在“后退歐時代”的亞洲匯市,沒有多少東西比人民幣匯率跌得更快。但分析師的人民幣匯率預期是個例外。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基本持平于6.7070,日低位6.7074,紐約時段下跌,因美元指數走強;市場似乎普遍認為人民幣兌美元今明兩年某個時間會逐步跌破7.00。
離岸人民幣周一主要在6.6960/7070區間交易;交易員認為在岸現匯市場有國有大行賣出大量美元,幫助在岸人民幣亞洲市場尾盤在6.6880附近企穩,之后跌破6.69。
美國銀行、瑞銀集團、高盛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等機構上周紛紛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預期水平下調至7元人民幣兌1美元甚至更低。而荷蘭合作銀行已經先于他們看跌人民幣。
預計人民幣對美元跌至7的人越來越多
美國銀行7月5日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到年底將下跌超過4%,達到7元人民幣兌1美元,創下2008年以來最低水平;瑞銀預計明年會跌至7.2。高盛、蘇格蘭皇家銀行和荷蘭銀行7月6日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在2017年跌至7。
英國6月23日公投決定退出歐盟之后,引發美元大升,同時沖擊中國出口前景,即期人民幣6月30日曾創下1994年結束匯率雙軌制以來的最大跌幅,有傳言指人民銀行或容忍人民幣匯率在今年降至6.8。隨著經濟成長放緩,決策者正試圖引導人民幣走貶,又同時抑制快速貶值預期。
隨著中國央行在英鎊和歐元下跌的局面下允許人民幣兌美元走低,人民幣匯率已經跌去了1.6%,在亞洲市場只有菲律賓比索的跌幅可以一比。
法興銀行的報告稱: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測試“貶值限制”,人民幣兌美元明年可能再跌6%,至7.1;新常態是,人民幣在不觸發其他貨幣貶值、不影響市場情緒的情況下逐漸貶值;自6月23日英國公投以來人民幣貶值,意味著中國人民銀行要么對資本外流屈服了,要么對資本控制彰顯信心。
蘇格蘭皇家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胡志鵬表示:
如果美國加息之類的外部壓力影響到國內波動性、提高金融風險,局面將會很困難。自英國退歐以來,人民幣貶值壓力一直在積聚,人民幣的下跌正在日益自我強化。
荷蘭合作銀行的Michael Every是率先下調人民幣預期的分析師之一,預計2016年底人民幣跌至7。
“從債務增長和經濟下滑來看,人民幣最終會大幅下跌,”荷蘭合作銀行駐香港的金融市場研究主管Every說。他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到2017年中會下跌12%,至7.6。
不過,也有分析師對人民幣看法更加積極,他們認為人民幣不會重現去年8月和今年1月的恐慌性下跌,因為在中國央行溝通了外匯政策之后,交易員們對匯率下跌更加習以為常了。中國的外匯儲備去年曾減少5130億美元,至3.33萬億美元;但在6月底卻出人意料比5月底增加,達到3.21萬億美元。
荷蘭國際集團亞洲研究主管Tim Condon在7月7日的研報中寫道:
中國央行更可預測的中間價政策讓資本外流擔心降至無關痛癢,資本外流沒有威脅到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的紅線。
中國債券收益率相對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收益率溢價擴大,也對人民幣構成支撐。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2.80%,而美國國債只有1.38%,德國和日本的國債收益率甚至已是負值。7月5日,中美國債收益率溢價達到148個基點,是2015年4月以來最大。
“策略性貶值”
也有論點指出,近期人民幣貶值可被視為“策略性貶值”。與2015年8月與2016年1月相比,這次人民幣匯率貶值對資本市場的沖擊并不明顯,一方面是由央行主動貶值釋放壓力;另一方面目前人民幣匯率基本按照央行的中間價形成機制運作,市場較能掌握。
去年811 新匯改至今,人民幣經歷三輪較大的貶值,最近一輪貶值由4 月初至今,不過期內外匯儲備未急劇減少,上證指數由跌轉升。與之前兩輪跌浪引發的市場震蕩大為不同。
去年11 月至今年1 月上旬,人民幣下跌4.2%,直到央行連番重手出招才終止貶值。此輪貶值引發中國創記錄的走資潮,去年12 月創下1079 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歷來單月下跌新高,甚至一度令市場擔憂外儲將跌破3 萬億美元。期間上證指數[1.66%]亦1 跌5%,年化跌幅約30%。
首輪貶值是去年811 新匯改的人民幣主動貶值,幾天內人民幣暴跌3.1%,年化跌幅逾50%。當月外匯儲備暴跌939億元,滬指跌勢一直延續到9 月中,期間跌6%,年化跌幅35%。最近人民幣跌勢中,3 月31 日至7 月6 日累挫3.6%,年化跌幅13%。不過,4 月和6 月的外匯儲備卻錄得增長,重上32000 億美元。A股由跌轉升,未受英國脫歐影響。
因而,人民幣此輪下跌為“預期中的、有序的”下跌,估計未來央行仍會以“穩定地下跌”為人民幣的策略。
潛在風險
人民幣今年迄今下跌了2.9%。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胡志鵬說,人民幣指數再跌10%左右,將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中國的風險再定價。
高盛稱,中國居民增持境外資產是第一季度凈資本外流1230億美元背后的主要原因。高盛認為,在去年下半年減少1560億美元之后,中國企業又償還了大約600億美元外債,外債余額降至1.61萬億美元。
“企業正在積極償還外債,因為他們認為美元將升值、美國利率將升高,”美國銀行駐新加坡的亞洲貨幣和利率策略聯席主管Claudio Piron表示。“顯然這還沒有結束。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就是中國金融不穩定跡象,這可能導致國內資本外逃。”
花旗和野村預計中國央行將很快降準
花旗預計中國今年GDP增長6.4%,央行料很快降準50個基點,年內還會再有兩次跟進,三季度會有1次25個基點的降息。
野村預計中國今年GDP增長6%,降準空間最快于7月底之前打開, 年底前料有3次各50個基點的降準,及1次25個基點的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