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網站訊 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部分2015年經濟數據,其中GDP增速破7至6.9%,雖然是1990年以來首次破7,但并未出乎市場預料。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對金融界網站表示,從2015年經濟數據看,2016年經濟將繼續L型筑底,小周期經濟仍在探底。
數據顯示,2015年四季度GDP增速6.8%,低于2015年三季度的6.9%;12月份工業生產5.9%,低于上月的6.1%;累計投資增長10%,低于上月10.2%;房地產投資增長1%,低于上月1.3%。
從大周期上看,李慧勇表示,經濟將繼續L型筑底。“自2012年經濟結束L型一豎之后進入L型底部筑底期。盡管經濟仍在緩慢下滑,但總體上仍屬筑底期。要解決產能過剩、需求不足、杠桿偏高三大問題,總體上還需2-3年。”
而供給側改革正是針對這些問題而來,李慧勇認為,這也正是影響2016年中國經濟的最大變量。“經濟、利率、匯率、股市、就業五大市場的出清對于中長期經濟發展非常有利,但短期會帶來風險顯性化和動蕩。這需要宏觀政策繼續保持寬松。預計赤字率將提高到3%左右,降準6次,降息25-50個BP,年底中間價6.8。”
對供給側改革,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范劍平亦稱,中國經濟速度不算太低,麻煩是新舊動力轉換中,傳統增長動力趨勢性減弱太快,新的增長引擎建設太慢,這個新動力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新興產業,更指人氣層面的新一代務實改革人才的干事動力。需求側管理,供給側管理,都必須有積極性管理來配合,來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