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大跌引發了全球市場波動,而人民幣離岸和在岸匯差問題則引發了國際機構的關注。
美國當地時間1月14日,周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言人GErry RiCe表示,人民幣匯差的增大使得成員國能否使用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能力遭到質疑,但人民幣加入SDR仍然在“正確的道路上”。
在上周人民幣暴跌之后,市場傳言央行本周果斷出手,打爆空頭。曾一度被拉大至2000點的在岸、離岸價差縮小至百點上下甚至倒掛。
截至北京時間周五上午8:30,在岸人民幣報6.5883,離岸人民幣報6.5992,價差109點。
萊斯指出,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匯率之差引發外界質疑IMF成員國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能力,也凸顯出人民幣受到的管制、中國對匯率的干預及人民幣在未來數月所面臨的貶值風險,進而可能威脅到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使用的可能性。
不過,盡管離岸人民幣和在岸人民幣之間的估值存在巨大差異,但IMF所做的今年晚些時候將人民幣納入IMF儲備貨幣籃子的決定仍有可能成為現實。
他還稱,目前中國政府面對越來越難管控的經濟問題, 并且中國經濟正在極大地影響全球市場。IMF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看法保持不變。如果增長低于目標,IMF建議采取財政刺激等措施。
他建議中國出臺一個更加明確的匯率政策:“更加明確的匯率政策和更多的溝通將非常有效。”
上周,據彭博社最新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回復問詢時稱,IMF稱注意到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差擴大,IMF正在搜集相關信息,將與官方討論背后的因素以及可能的補救措施。
(編輯:李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