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荒下 銀行“非標”配置回暖
或充當利潤增長驅動器
記者楊佼
2015年前三季度,五大行中,只有交通銀行凈利潤增速保持在1%以上,其他全部跌破1%,股份制銀行增長最快的平安銀行,凈利潤同比也只增長了13.04%。
“資產荒”之下,非標資產似乎已經成為銀行信貸業務之外,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并驅動一些銀行資產、利潤實現逆勢增長。
浦發銀行(600000.SH)近日披露了2015年業績快報,去年該行凈利潤預增長7.6%,總資產則大幅增長超過20%。平安證券預計,浦發銀行將可能取代興業銀行(601166.SH)、民生銀行(600016.SH;01988.HK),在資產規模方面,成為僅次于招商銀行(600036.SH;03968.HK)的第二大股份制銀行。
“浦發銀行的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應該和去年下半年非標資產回暖有關,整個銀行業去年三季度以來,都加大了非標資產配置力度。”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進入2016年,在企業融資需求沒有改善的情況下,非標是銀行信貸以外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但在配置方向、品種上,將和去年有所不同。
非標業務提振業績?
1月4日晚間,浦發銀行披露業績快報顯示,2015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465億元,實現凈利潤5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97%、7.6%;總資產達到5.04萬億元,同比增長20.19%。
“浦發銀行資產規模增長可能主要來自權益類、應收金融機構款項等方面。”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2015年8月份以后,非標投資有所回暖,而為了應對“資產荒”,很多銀行都加大了債券和非標資產配置力度。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應收投資款項的總資產規模為8.2萬億元,較2014年末增加了2.5萬億元,增速達到了近44%。而同期16家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增速僅有10%左右,明顯低于非標資產增速。
與此前相比,7.6%的凈利潤增速雖然明顯放緩,但在銀行業不良貸款持續暴露、利潤增長急劇下滑的大背景下,浦發銀行2015年的利潤增長尚屬亮眼。2015年前三季度,五大行中,只有交通銀行(601328.SH;03328.HK)凈利潤增速保持在1%以上,其他全部跌破1%,股份制銀行增長最快的平安銀行(000001.SZ),凈利潤同比也只增長了13.04%。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2015年業績仍能保持較快增長的銀行,將以城商行等中小銀行為主。在融資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非標資產配置將是商業銀行利潤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部分銀行非標資產配置已經遠遠超過信貸資產投放力度。
實際上,2015年前三季度,三家A股上市城商行的凈利潤增速,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其中,北京銀行(601169.SH)、寧波銀行(002142.SZ)2015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2.26%、16.06%,南京銀行(601009.SH)則同比增長24.48%,在16家A股上市銀行中名列首位。
“南京銀行的利潤增長,很大程度上是靠同業業務在驅動,這兩年通過與城商行、農商行的資金業務,同業業務已經成為南京銀行利潤核心增長點之一。”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南京銀行的業績增長,很大程度上就是債券和非標投資驅動的結果。2013年,該行牽頭成立了同業平臺,拓展銀行同業間的合作,先后與100多家城商行、農商行進行合作。截至2015年9月底,南京銀行僅應收款項類非標資產就達到2166億元。而在同期,該行總資產、貸款余額分別為7701億元、2147億元,貸款余額已經低于同期非標資產規模。
非標資產配置方向或將改變
商業銀行加大非標資產配置力度,很大程度緣于2015年三季度以來的“資產荒”,在融資需求不足,而流動性又較為寬松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利潤增長,銀行不得不加大非標資產配置力度。
一位上市銀行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非標業務滿足了商業銀行的一些業務需求,一方面,非標作為銀行貸款以外相對靈活的融資方式,可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客戶的融資需求,提高了銀行的客戶服務能力、增加客戶黏性;另一方面,非標業務定價比貸款市場化,為銀行應對利差收窄、提高經營能力提供了手段。
“非標業務比貸款資產流動性更強,能提高銀行資產流轉速度,有利于流動性風險管理,對中小銀行來說,非標業務通過同業合作,也能突破地域限制。”該人士說,在某種程度上,需要保持一定規模的非標業務,非標業務可以看作銀行適應利率市場化的“練兵工具”。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來,債券市場、信托等領域出現了較多的違約事件,這也暴露出商業銀行非標業務存在的潛在風險。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在開展非標、同業業務的時候,銀行看重的是同業機構的背書,而忽視了資產質量本身,從而產生潛在風險。同時,由于交易結構的復雜性,也增加了非標業務的風險。
上述上市銀行人士說,非標業務確實存在部分制度上的空白,部分機構風險管理體系尚不完善,專業化管理水平不足,產品結構上創新之后,法律關系相對復雜,需要機構擁有專業的法律風險管理水平。此外,非標業務的資本和撥備計提標準并不統一,且業務模式創新較快,操作風險管理需要及時跟進。
“非標業務還必須得做,并不是說出了風險,就完全不做這一類業務了。”招商銀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說,盡管2015年出現了較多的違約事件,但非標資產仍將是今后銀行資產配置的重點方向。
“在企業融資需求沒有改善,甚至可能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預計2016年‘資產荒’的局面很難得到改善。”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部負責人李奇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商業銀行資產配置再次向非標傾斜,與融資需求不足直接相關,進入2016年,除了信貸業務,商業銀行可能仍將加大非標資產的配置力度,但資產配置方向、品種會有所改善。李奇霖認為,進入2016年,商業銀行在非標資產配置的品種上,將會向直接融資相關產品方向轉移,并從資產端設計股權類固定收益產品。在風險控制方面,將會從注重主體信用向注重資產質量轉變,加大對資產證券化、城投類資產的配置力度。
受訪業內人士還認為,為了防范非標業務風險,一是在經營架構方面,商業銀行要嚴格遵循監管規定,強化總行專營部門對分支機構的統一管理,防范操作風險;二是在風險管理和審批方面,應建立專業風控和審批體系,提高信用風險識別水平。此外,交易結構上盡量簡化交易環節,縮短鏈條,降低法律、交易中的操作風險,并加強貨幣政策和利率走勢的研判,避免利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