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前后一則“《證券法》修訂推遲,國務院可能采取法律授權方式出臺意見解決,全力以赴明年三月注冊制要有結果”的市場傳聞引發市場各種猜想。
針對上述傳聞,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11月27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目前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開展。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正在組織研究與注冊制相關的配套規章和規則。
證監會回應的信息量極少,而方正證券(行情601901,買入)(601901,股吧)研究所所長高利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到的記者解讀是:“注冊制目前沒有更大的理論性進展,還是有待證券法的修改。此外,注冊制推出的時機相對敏感,今年上半年業內一直在呼吁,但在股市大漲大跌背景下,改革有所延期。因而注冊制的籌備一要立法,二要等待恰當時機。”
對于注冊制,市場千呼萬喚。事實上,我國資本市場目前也存在著一個類注冊制的市場,這便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
新三板在近期也迎來了重大政策分層方案向社會征求意見,隨著股轉系統的制度建設日趨完善,最終注冊制來臨又將與這個類注冊制的市場如何交叉定位?
注冊制前修法先行
證監會主席肖鋼曾公開表示,《證券法》修訂是注冊制改革的前提條件,一旦修訂完成,此項改革即可落地。《證券法》的修改成為注冊制推出的風向標。
《證券法》的本次修訂,從2014年年中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決定正式開始,因為事關股票發行注冊制、加強信息披露等多項重要法條修改,因此受到市場各方廣泛關注。
修訂草案一審按照預計在今年4月順利進行。這之后,起草組再根據審議意見進行修改,然后進行二審。
一審過后,市場對于《證券法》的大幅度修改,不管是從時間進程上還是內容修訂上,都有比較樂觀的估計,“年內出臺”的聲音此起彼伏。
但6月中旬后,股市的暴跌,以及可能引起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情況讓《證券法》二審延期。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本次《證券法》修訂案起草組組長吳曉靈也公開指出,2015年的股市波動使得有關方面要更多研究經驗教訓,所以整個的進程向后推遲。因此整個二審過程才會向后推遲。
最終,原定于今年8月進入二審的《證券法》(修訂草案)于9月24日被證實最快也要推遲到12月。
《證券法》審通過的時間與注冊制最終推出的時間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二審的時間一再推遲,這也讓市場在焦急中等待。
“注冊制的推行并沒有那么快,有兩個方案:一是證券法的修改,它是其中一個環節,至少需要一個季度時間,二是如果給它一個快車道的話,可能速度會加快,但我沒有聽到這種額外的表述。”東方證券(行情600958,買入)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指出。
邵宇所指的便是近期市場傳聞的國務院可能采取法律授權方式出臺意見解決,但對此官方并無進一步說法。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特別指出:“注冊制的推出可以在立法前以國務院的行政授權方式予以過渡,實質性的注冊制提前操作是可行的。”
那么按照正常的流程來看,《證券法》二審何時能夠啟動在很大程度決定了注冊制推出的時間。
“以目前所透露的信息來看,12月份證券法的二審問題不大,如果證券法的二審能夠順利完成,那么兩會期間新證券法的出臺則問題不大,注冊制保守估計會與新證券法一同推出,樂觀來看注冊制有可能提前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推出。”董登新分析稱。
光大證券(行情601788,買入)(601788,股吧)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則對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據我了解,證監會一直在推動,但由于今年的股市異常波動導致進程有所減緩,但從另一方面來講,股市的異常波動也凸顯出注冊制推出的必要性,所以現在證監會緊鑼密鼓推動也在情理之中,包括IPO重啟在內的相關改革,股票發行改革等都是在為注冊制鋪路,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我認為注冊制應會在明年上半年落地。”
共同構建多層資本市場
盡管注冊制的推進還停留在《證券法》修改的層面,但市場已經等不及要開始討論實行注冊制之后的A股是否會沖擊另外一個類注冊制市場新三板。
就記者與眾多業內人士以及學者的交流來看,大家普遍認為注冊制下的A股與類注冊制的新三板將一起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
截至11月27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有4359家,這一數字已經超越了滬深兩個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數量。毫無疑問,新三板也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基礎性證券市場。
因此,這一特性也決定了新三板要成為資本市場的底部。在此之前,我國的資本市場成倒三角形,新三板的出現也將這一結構調整,理順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成。
但注冊制的放開,并不意味著主板市場企業數量的放開。“新三板未來掛牌企業將達5萬-6萬,而場內市場也只會有幾千家。”董登新認為。
一位交易所的內部人士也對記者分析稱,即便注冊制實施,交易所也不會不設門檻。
因此,高利便對記者表示:“全世界的市場都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新三板依然定位于門檻較低的市場,主板市場則位于市場頂端。”
對此,徐高也認為:“新三板相對來說企業較小,而主板更多的服務于大、中型企業,因而還是會有劃分,企業規模不同因而有必要進行市場的區分。未來二者將一起構成多層次資本市場。“
“注冊制的推出是對市場有所要求的,因而企業會依據自身融資需求等來選擇,比如藍籌股會去主板,中小微會上三板,會自然而然的進行選擇”,邵宇認為,“目前新三板上市公司規模都多而小,融資規模也有限,而主板企業少但規模大,上創業板或新三板是企業自身選擇的結果,每個市場的流動性與規模、要求等都有所不同,這就需要以各公司定位進行匹配。”
“新三板仍是風險相對較高的市場,新三板小額快速融資等特點若吸引擬掛牌創業板的公司瞄準新三板,這就真正達到了市場化的目的,注冊制推出后新三板與創業板相互有所影響,但這將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高利表示。
但不能否認的是,彼時注冊制放開,《證券法》修訂后,新三板與主板的通道將會打通,一些符合的企業也勢必會選擇A股市場。
“新三板在新政策指引下將推出轉板制,新三板最大的問題是投資者限制較高,也就限定其流動性、交易量與融資功能,未來新三板若繼續定位于投資者高門檻、企業低門檻之下,那么注冊制必然會打開轉板通道,這是為何注冊制才能真正實現轉板制度的原因,以過去的審批制,新三板轉板至主板市場掛牌,那么新三板就沒有了意義,新三板應是由市場驗證其是否符合轉板,而不是審批人認定,通過在新三板的培育,企業轉板至主板順理成章。“高利如是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