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獲得A輪融資4億元之后,時隔不到兩個月,深圳百果園又創造了水果連鎖零售行業史上最大的并購案。11月19日,百果園和北京最大的水果連鎖超市果多美在京宣布,兩家正式并購重組,百果園通過現金收購+交叉持股的方式,成為果多美的最大股東,雙方交叉持股比例依據今年和明年的銷售額以及利潤等財務數據最終決定。
兩家企業重組后,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將同時出任果多美董事長;原全時便利店總裁張云根將擔任果多美總經理,負責具體運營;而原果多美創始人才金濤將出任果多美董事兼百果園首席戰略官。重組后雙方依然采取雙品牌運營策略,兩個團隊獨立運營,保持原有的架構暫時不變。后期,兩個團隊將就連鎖和零售兩個核心技術部分展開交流合作。
創立已有14年歷史的百果園目前在全國9個省份和19個城市擁有1200多家連鎖門店,100多個優質水果種植基地遍及國內外,主要定位在中高端精品水果市場。而北京果多美創立于2009年,目前在北京擁有近50家連鎖門店,主要分布在北京各城區,其產品主要定位于大眾消費水果市場。
“百果園一直主打中高端市場,走的是水果精品便利店模式;而果多美主打大眾消費者市場,走的是水果超市大賣場模式,雙方存在明顯的優勢互補。并購重組能夠共享供應鏈、零售經驗和管理人才,并提升效率,使百果園從南方走向北方,果多美從北京走向全國,從而共同走向國際市場。”余惠勇坦言。
其實促成雙方“聯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來自電商的競爭。余惠勇表示,在實體門店遭遇電商威脅的大背景下,雙“果”合并,不僅避免了電商和O2O企業常見的燒錢大戰,而且并購重組后會形成完善的供應鏈和線下門店布局,強化水果O2O企業離不開的基礎設施。“剛剛過去的‘雙11’是一場電商的狂歡盛宴,但嚴重透支了購買力,導致實體店業績大幅下滑,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百果園在這天銷售同比增長50%,10月1號到11月11日,綜合增長率沒有低于20%。相形之下一些大型連鎖企業今年‘雙11’期間業績下滑多的超過了30%,最少都有10%。所以面對電商的強力競爭,實體店要快速形成大規模的成本優勢,將傳統優勢發揮到極致,才有可能促使電商與傳統實體相融合,以達到平衡共存與共贏。”
按照計劃,2015年底前百果園門店數將達到1300家,加之果多美的50家,二者今年預計實現年銷售額40億元左右。
在抱團應對電商沖擊之時,百果園也將采取與各家O2O平臺開放合作戰略,目前與百果園合作的O2O平臺有京東到家、小美快購等。
才金濤認為,百果園加果多美可稱得上是行業內“北上廣”第一,基本完成了對線下的整合。接下來再整合線上,定位于銷售和支付,“雖然我們自己也在發力線上業務,但是并不排斥與線上企業開展合作。總而言之,通過水果這種高頻商品打通了生鮮入口,這是最大的意義所在。”
今年線上線下強強聯合的案例已不勝枚舉,從滴滴和快的、趕集和58同城、美團和大眾點評,以及攜程和去哪兒等的“在一起”,到阿里聯姻銀泰商業、牽手蘇寧云商,京東入股永輝超市,顯見的趨勢是資本和經濟寒冬下,抱團取暖的“戰略合作”已經取代“燒錢大戰”成為線上線下的新常態。
正如此前百果園剛入京城時,行業內一度預期北京水果零售市場將迎來“南北對戰”,但百果園和果多美并未貼補燒錢,反而是借并購重組結成了“戰略合作”。業界認為,盡管此次并購對于百果園而言只是起點,但并購后如何融合重組供應鏈和完善線下門店布局才是此樁并購案能否最終走向成功的關鍵,目前來看,無論是線上企業還是線下企業,合理運用市場并購手段,能夠化解競爭所帶來的不必要消耗,減輕無序或惡性競爭,對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不同于互聯網企業之間并購重組以求擴大市場規模和用戶數量的做法,百果園并購果多美更看重資源互補的舉動透露出水果零售行業乃至實體零售行業已進入到常態化的戰略合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