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已很低了卻仍不好賣
在展會上,郭先生指著衣架上的衣服向記者介紹:“你看,這一整張狐貍皮做成的圍巾才800元,去年的價格是1500元。這件長款的貂皮大衣,一件才七千塊錢,去年的價格賣到了15000元。”
雖然價格便宜,但仍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我今天早上出來帶的名片都發沒了,可是衣服沒賣出幾件。”偶爾有來看衣服的,郭先生就一邊跟記者聊天,一邊招呼客戶。而和他同來展會的妻子,因為客戶實在太少,只得百無聊賴地坐在凳子上。
郭先生稱,從2013年開始,受丹麥、芬蘭、美國等進口水貂皮價格走低影響,國產貂皮大衣價格也出現了下滑,幅度在15%-20%左右。2014年價格略有下降,但是幅度尚在可承受范圍。可是,今年再受全國消費市場低迷的影響,貂皮大衣的價格下降了30%到50%。即使是進口貂皮大衣的價格也很難賣過兩萬元,比2012年時動輒四五萬的價格,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貂皮結束暴利接近成本價
郭先生稱,目前貂皮成衣的價格已經接近成本價,如果價格持續走低,很多養殖戶恐怕就得賠錢了。
“比如這條狐貍圍巾,這是一整張狐貍皮做的,包括尾巴、狐貍頭、皮毛全身都沒有裁剪過。這一條圍巾的價格才800元,已接近成本價,有的消費者再還價,基本上就沒得賺了。”郭先生無奈地說,“還有比如這件長款的貂皮大衣,價格是七千元。你知道嗎?20張水貂皮才能做成這么一件大衣,這衣服的成本利潤其實已經很低了。”
據稱,一般來說,水貂、狐貍等飼養一年左右才能被當做成衣制品的原材料。郭先生自己有一個養殖場,養了幾萬只水貂,一萬多只狐貍。一年的養殖費用就達上百萬,但今年盈利情況很不樂觀。
在市場不好的情況盲目擴張
據河北尚村的統計數據顯示,貉子皮高質量皮張價位在260-280元,一般質量皮張價位在200-220元,低質量皮張成交價位在120-150元。這一價格已接近2007年低谷時的價格,但飼養成本這幾年已漲了很多。而山東諸城到目前為止,最近的狐貍價格一直保持不變,個頭小的狐貍價格卻便宜很多。貉子現在即將面臨成熟,價格卻不隨人愿。再過一個星期左右諸城貉子也面臨開打,貉子的價格有望繼續走低。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以往國產毛皮所加工成的成衣,主要外銷到俄羅斯、土耳其等,主要特點是價格較低,重在保暖。而在國內銷售的皮草服裝,更時裝化,采用的都是進口毛皮。業內人士也指出,國內的水貂、狐貍等動物皮草的品質一直不如進口材料的成色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產皮草成衣價格。加之這幾年,國內養貂的養殖戶逐年增多,盲目擴張,也使貂皮成衣價格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