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劉鳳梅 通訊員 李國恩 王帥
近年來,南召農商銀行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態美縣、產業興縣”發展戰略,以花卉苗木、中藥材、鄉村旅游等領域為重點,不斷強化信貸投放,提升服務質效,大力培育綠色產業,發展生態經濟,助推全縣走出了一條“既麗且康”的發展道路。截至2022年6月15日,該行各項貸款余額達61.4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59億元,占比達96%。
深化信貸產品創新,提升服務精度。針對當地綠色產業發展普遍面臨的抵質押難題,該行在充分摸底調研的基礎上,聚焦花卉苗木、中藥材、鄉村旅游三大代表性綠色產業,因地制宜創新推出林權貸、花木權抵押貸款、倉儲質押、景區收費權質押、民宿貸等多款具有本地特色、符合客戶實際需求的信貸產品,最大程度拓寬了綠色產業的融資渠道。
強化服務模式創新,挖掘服務深度。圍繞擦亮“中國玉蘭之鄉”這一金子招牌,積極探索產業鏈融資模式,由下游的辛夷加工企業與上游的苗木合作社和農戶簽訂采購合同,合作社和農戶可憑借采購合同以及加工企業提供的擔保獲得授信支持,農戶和合作社則在供貨價格上進行適度讓利,以此強化長下游企業的利益聯結,增加其抱團發展的內生動力。在該種模式助力下,全縣玉蘭苗木種植面積達16萬畝。圍繞助力五朵山打造全市千億級康旅產業集群頭部企業,探索“公司+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有效打通了鄉村旅游的資金瓶頸,近兩年先后投放文旅產業貸款2.4億元,為全縣文旅產業上規模、成集群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強化跨界合作,分別與縣林業、農業、旅游、退伍軍人部門和擔保中心合作,設立1000萬元專項貸款風險保障基金,積極爭取政府財政貼息、行業部門政策幫扶和擔保部門增信支持,切實綠色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
融資與融智結合,拓展服務廣度。針對部分客戶缺乏經營管理知識和生產技能的問題,以“黨建+金融活動”為載體,聯合當地政府和行業協會開展“送技術、送信息”進企業活動。積極依托自身資源和信息優勢,組織部分頭部企業與初創型企業開展技術指導、產供銷合作等全方位結對幫扶,著力破解綠色產業發展的資金技術和經營管理難題。
積極落實減費讓利,提高服務溫度。積極申請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等政策工具,兩年來先后申請各類政策性金融支持工具4.5億元,為更好的扶持綠色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資金基礎。大力推行一次授信、循環使用、隨用隨貸、隨貸隨還服務,嚴格落實為企業紓困解難一攬子幫扶政策,積極推行無還本續貸、延期還本付息,有效減輕企業了倒貸成本和還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