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縱觀量化私募的成長史,每一次的發展黃金期都與衍生品工具的多元化息息相關。因此,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期權的推出也不會例外。
近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就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向社會征求意見,這意味著兩大權益類衍生品距離正式上市更近了一步。
(資料圖)
量化私募人士表示,中證1000股指期貨、期權的適時推出,將為量化策略帶來全新的中性產品類別,資金配置的分流效應會進一步擴大策略容量。與此同時,中證1000相比于中證500更容易獲取超額收益,所以相應的衍生品種上市后,指數增強策略業績將得到提振。
量化產品的容量與業績
或更上一層樓
回望權益類衍生品的上市歷程,每一次新品的上市都推動量化私募行業大發展。
2010年,我國第一個股指期貨合約標的——滬深300股指期貨正式上市,量化1.0時代就此開啟。2015年中證500指數期貨上市,更為豐富的工具使得量化私募的前進步伐進一步加快。如果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合約順利上市,量化私募行業是否會迎來又一春?
鳴石基金基金經理楊胰銜,中證1000股指期貨將帶來全新的中性產品類別,構成滬深300對沖、中證500對沖、中證1000對沖以及混合對沖等多種產品形式,資金配置的分流效應將使量化投資不再錨定中證500,從而進一步擴大策略容量。與此同時,中證1000指數的成分股更加分散,且具備市值較小、股價彈性更大、機構覆蓋度低等特點,因此指數有著更大的獲取超額收益的空間,有望成為量化策略下一個發力點。
私募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胡泊也表示,相對于滬深300或者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成分股的市值更小,有效性更低,因此能夠為量化私募提供更多的交易機會,從而獲得更高的超額收益。另外,中證1000股指期貨作為可以交易和對沖的衍生品工具,能使量化投資策略更加豐富。
思勰投資總經理吳家麒坦言,對于市場中性類策略而言,此前由于對沖工具有限,策略風格存在一定局限性,未來中證1000股指期貨的上市能夠補上這一短板,對量化私募具有正向作用。
中性產品能否受益存分歧
備受市場關注的是,對沖工具的進一步豐富,是否意味著中性策略迎來更好的投資機會?
啟林投資分析稱,IC(中證500)是目前最偏小市值的合約,因此市場中性產品進行量化對沖的有效工具便是長期采用IC合約,這造成IC合約長期高貼水。未來中證1000股指期貨合約的上市,將改善IC合約長期高貼水的現象,對市場中性類型的量化對沖策略降低對沖成本構成利好。
不過,因諾資產提示,中證1000股指期貨對于中性策略對沖成本的影響仍有待觀察。“長期來看,對沖成本的高低取決于策略獲取超額收益的難易程度,是長期動態平衡的。如果中證1000指數超額收益很容易獲取,中證1000期指的負基差必然會比較大。因此,未來中證1000股指期貨的推出對中性產品最大的意義在于豐富了策略類型,擴大了策略容量,對成本端并非構成明顯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