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華財經青島6月22日電(賈云鵬、高鶴航)2022東亞海洋文化和旅游發展論壇22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來自東亞及東盟有關國家海洋文化和旅游領域專家學者、企業家等,通過線上線下參會的形式,圍繞海洋文旅資源融通共享經驗、共商發展。
為積極響應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本次論壇以“文旅融合實現‘富于啟迪并具有吸引力的海洋’愿景”為主題,深入探討海洋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方向,為東亞海洋文旅合作共贏和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為促進世界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
會上,中國一級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春雷說,實現人與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既是文旅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是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共同課題。希望通過這次論壇,挖掘海洋文化的深刻內涵,共商文旅融合的共贏之路,激活和建設具有鮮明東亞地域特色的文化,進而與旅游打通,形成一個渾厚的文化旅游圈。
原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主任蓋廣生表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近岸、港口、航道、島嶼以及水下蘊含豐富的海洋文化遺產,正確認識、開發、利用和保護好這些資源,對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和文化旅游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他建議,沿海城市應集中精力分析各自的海洋文化屬性,打造各具特色的“海上絲路海洋文化名城”城市名片,同時創新開發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產品、開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游區域合作、鼓勵優秀海上絲路海洋文化題材精品創作等。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旅游學院院長黃學彬結合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對東亞海島旅游的開發與保護進行解讀。他表示,海島旅游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但發展海島旅游需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注重對海島文化資源、生態環境等進行保護;實現海島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將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資源從傳統旅游產業轉移到新興旅游產業中。
作為重要成果之一,本次論壇發布了《東亞海洋城市文旅發展指數報告(2022)》。報告從文旅活力、文旅資源、文旅生活、設施政策四個維度,對2020年度中日韓三國和東盟9個國家的28個沿海(或島嶼)旅游目的地的文旅發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量化對比,以期為東亞及東盟地區海洋城市深化文旅交流與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有益參考。報告指出,2020年東亞海洋城市文旅發展指數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東京、新加坡、大阪、上海、廣州、曼谷、廈門、青島、三亞、釜山;2022年東亞旅游業有望回暖,但預計需要2至3年時間才能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
本次論壇舉辦地青島西海岸新區,近年來依托獨特的海洋文化和旅游資源稟賦,通過實施“全域文旅”戰略,大力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文旅產業駛入高質高效發展快車道。去年全區共接待游客2247.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54.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6%和39.4%,文旅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