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冬瓜黃瓜小南瓜,不做被騙小傻瓜”“香菇蘑菇金針菇,彈窗提醒別疏忽”“牛肉羊肉和豬肉,個人信息勿泄露”……據報道,江蘇省啟東市東海鎮新安農貿市場攤位前日前出現了這些有趣的“反詐標語”,一個個走心又接地氣的順口溜讓反詐宣傳入腦入心,受到商戶和群眾的歡迎。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網絡應用的飛速發展,公眾的工作和生活得到了極大便利。但與此同時,發達的網絡也給別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機,導致各地網絡電信詐騙事件屢有發生。網絡電信詐騙不僅讓公眾蒙受巨大經濟損失,也不利于社會的長治久安。雖然政府和警方近年來不斷加大網絡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可由于網絡電信詐騙花樣不斷翻新,其專業化、隱蔽性手法越來越強,讓此類違法犯罪行為猶如一塊頑癬,始終難以根除。因此,如何更為有效地打擊此類犯罪乃至徹底根治,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治理的一大難點、痛點。
上醫治未病。在此背景之下,“形成合力,群防群治”成為當前打擊網絡電信詐騙的有力舉措。這其中,運用“反詐標語”進行宣傳教育是重要的一環。不過,綜觀不少“反詐標語”,盡管覆蓋面很廣,譬如充分利用傳統媒體,以及短信、微信、QQ等網絡平臺,但給人的感覺都過于“高大上”——或嚴肅刻板,或流于空泛,或說教意味濃厚,這樣的“距離感”讓公眾難以入腦入心,導致實際效果“事倍功半”。
反觀東海鎮的“反詐標語”,不僅朗朗上口,而且通俗易懂。這種“小清新”、接地氣的標語,具有較好的親民性,也讓公眾在便于熟識、記憶之余,無形之中增強了自我防護意識。因此,當地的“反詐標語”值得點贊,也值得各地借鑒效仿。
東海鎮的這種好做法也給予我們正面提醒:“反詐標語”作為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的第一道關口,只有讓這種宣傳教育更好地走近群眾、貼近群眾,才能讓公眾在防范網絡電信詐騙過程中化“無意”于“有心”,為自身財產安全筑牢頭腦和意識防線,最大限度地讓網絡電信詐騙行為無縫可鉆、無機可乘,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