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富士康“量產功勛”的領獎臺上,25歲的王林河和其他年長的同事站在一起,顯得格外耀眼。
王林河是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機電數維班的畢業生,目前在鄭州富士康工作,是智能制造樓層的組長。去年,他榮獲了企業頒發的最高榮譽——“量產功勛”,當時獲獎的只有10個人,他是年齡最小也是入職時間最短的一位。
“其他獲獎的同事,都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本來就名氣不小。”4月13日,該企業智造主管熊集舟說,王林河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摘得“量產功勛”,很了不得!
年齡不大、入職時間不長的王林河,是如何登上企業最高領獎臺的?王林河笑著說,這背后離不開學校和企業的聯合培養。
“2018年,我讀大二的時候,就參加了學校和企業的學徒制培養項目——‘A+雛鷹計劃’。”王林河說,當時蘋果公司和富士康來學校做宣講,他聽了以后很感興趣,在聽取了老師的意見以后,就申請加入了項目。
加入“A+雛鷹計劃”后,王林河經歷了學校學習和產線歷練兩個階段。在學校上課的時候,他最大的感受是和以前的課堂很不一樣。
“首先是老師不一樣。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是在富士康產線上歷練過的,都有工廠生產經驗。另外,教室不一樣。不像原來的課堂都是排排坐,我們上課的教室就是產線的樣子。”王林河說,自己學的技能就是企業生產的流程,課堂上大家還會分工合作,進行小組辯論。
在學校完成學習后,王林河隨后進入企業,有專門的教練帶他熟悉產線流程。“我們和教練都很熟悉,因為在學校時他們就給我們上過課,學校老師也會在工廠陪同。”王林河說,當時帶他的熊教練,同時掌管多個樓層的生產,工作很繁忙。但不管多忙,他每天都會抽空把學員叫在一起,幫學員做總結。
得益于學校分類培養、精準施教人才培養模式,王林河這只“雛鷹”很快成長了起來。畢業時他就成為了一名線長,管理著130人的團隊。后來,由于企業新設智能制造樓層,增加了全自動化生產線體。他又成為智能制造樓層的組長,由原來的管人,到后來的管設備。
“我很慶幸來到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在這里獲得了很多成長的機會,感謝學徒制培養項目中的每一位老師和教練。”王林河說。
據了解,“A+雛鷹計劃”是由蘋果公司發起、聯合其5家供應鏈企業及全國14所知名職業院校共同參與搭建的大型職業教育平臺。
2017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依托企業管理研究中心和與蘋果公司共同制定的“雛鷹計劃”人才培養方案,組建“雛鷹計劃”特色專班,創建校內培養、企業實踐、頂崗實習和獨立工作四階段漸進式“專業+管理”人才培養平臺。學生在學習校企定制開發的應用管理類課程基礎上,通過企業實踐和頂崗實習成長為企業管理人才。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桂貞介紹,近年來,為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環境,學校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就業取向等不同特點,大膽探索實踐,創造性地構建了基于大數據的“分類培養、精準施教”人才培養模式,收到了喜人的改革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讓更多職教學生成長成才。”李桂貞表示。(馮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