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子要歡慶,升學謝師要擺宴,白事悼念要謝客……農村集體聚餐早已成為風俗習慣。為最大限度地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我省實施分類指導,全面規范農村集體聚餐舉辦行為。
平頂山市葉縣仙臺鎮東南拐村的祥悅酒店,是一家專門從事農村集體聚餐服務的中型飯店。記者在這里看到,所有的調味品、菜品、餐具都“軍事化”的擺放整齊,廚師持證上崗,廚房通過360度攝像頭與縣里的食品安全監管中心直接相連,廚房操作全程可觀。酒店老板吳順民說:“之前沒有規范化,現在廚師、從業人員全部通過培訓,持證上崗,平常飯店里邊的衛生消毒都專人管理。”
吳順民說,他的經營之道都是從葉縣實景培訓學校學來的。記者走進實景培訓學校,發現這里有一個“樣板間”,學員可以直觀的了解到:餐廳后廚如何設置,原料如何存儲等等,讓餐飲單位學有樣板、改有標準、做有規范。
葉縣逐步實現了農村集體聚餐場地可固定、材料可溯源、責任可追究。葉縣縣長徐延杰表示:“從個人家庭自辦,流動廚師承辦,操作場地隨意設,餐廚垃圾隨意丟的1.0模式,到向村委大院,廢舊校舍等固定場地轉移的2.0模式,再到現在6S管理3.0模式的華麗轉變,農村集體餐飲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實現了質的提升。”
日前印發的《河南省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指導規范》,進一步明確舉辦者和承辦者是第一責任人,要求各縣構建起覆蓋所有村鎮的監管網絡,對所有聚餐進行備案,對百人以上聚餐進行現場指導等。
“針對不同的聚餐形式要進行分類指導,全面規范農村集體聚餐舉辦行為。”河南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馬林青表示:“要壓實鄉級政府和村級委員會責任,調動食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的積極性,發揮好他們情況熟、路數清、程序明的優勢。現場指導要提前介入,全方位對場所環境、設施設備、食材采購貯存、加工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樣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河南新聞廣播記者谷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