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22個重點城市將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在坊間流傳,而鄭州、天津有關于宅地出讓的相關文件亦不脛而走。
受此消息影響,2月25日,一直萎靡不振的地產股高開高走,市值大增千億,并引爆A股和港股市場。
那么,這一消息是否屬實,后續又會對房地產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對此,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以及專業人士進行了解答。
回應丨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情況屬實,正在研究相應細則。”
根據網傳的消息稱,全國22個重點城市實現“兩集中”(“兩集中”即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2021年發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過三次,這22個重點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蘇州、杭州、廈門、福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青島、濟南、合肥、長沙、沈陽、寧波、長春、天津、無錫。
值得注意的是,鄭州市也在其列。并且有消息稱,鄭州已內部發文通知推行“土地集中出讓”模式。
2月25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就這一消息向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進行了確認,該單位相關負責人稱:“情況屬實,業務處室正在研究相應細則。”
據鄭州通知稱,根據2021年住宅分類調控精神的要求,結合鄭州市實際情況,自本通知下發起(2月23日),航空港區、鄭東新區、經開區、高新區、上街區禁止發布住宅用地出讓公告,上述區域住宅用地出讓公告由市局統一組織發布實施。
2月25日,有最新消息顯示,航空港區緊急發布通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國土資源局關于鄭港出〔2020〕13號(網)等29宗地終止掛牌交易的公告。
這則消息一定程度再次佐證了該通知已進入實施階段。
其實,不只是鄭州市,青島市、天津市等部分城市的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已披露了相關公告。2月24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潘奇主持召開青島全市住宅用地調控工作部署會議,會議傳達學習了上級部門關于住宅用地供應工作的最新要求,并對2021年全市住宅用地供應工作進行了部署。其中提到,嚴格實行住宅用地“兩集中”同步公開出讓。同日,一份由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的《市規劃資源局關于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讓有關工作的通知》顯示,天津市確定于今年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統一發布住宅用地的出讓公告,除上述三個日期外,不得再發布住宅用地的出讓公告。
市場丨地產股掀起漲停潮,市值暴增1188億
受此消息影響,2月25日早盤,地產股放量掀起漲停潮。截至收盤,A股房地產板塊135家地產股幾乎全部翻紅,特發服務上漲19.99%,榮安地產、香江控股、萬科A、世茂股份、華夏幸福等多只股票漲停,綠地控股、招商蛇口、金科股份、格力地產等上漲5%以上,房地產市值一日增長1188億元。
跟隨A股地產股拉升走勢,港股內房股亦隨之拉升,新城發展、萬科企業和融創中國漲超10%,華潤置地漲超5%,中國恒大漲超6.56%。
多家券商發布研報稱,2021年是房地產板塊長期估值提升的起點,看好業績穩健的一線龍頭。
國信證券認為,目前房地產行業短周期景氣度仍處高位,同時地產板塊估值仍處歷史底部,悲觀預期盡顯。建議投資者精選品種、擇優布局,優選極具配置價值的低估值A股龍頭及與行業景氣度的相關性更強、確定性和彈性更佳的優質內房股。平安證券認為,目前房地產板塊估值已低至近五年較低水平,主流房企股息率大多超過4%,疊加房企整體盈利能力有望企穩,看好主流房企估值修復的機會。
Wind數據顯示,申萬地產行業128家A股上市公司中,僅63家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增長,占比不到一半。同樣的,上述128家公司中,僅56家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更低。不過,龍頭公司仍在增長,如萬科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8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89%,保利地產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9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39%。
解讀丨“集中供地”模式將加劇行業分化,頭部房企優勢凸顯
“集中供地”模式對房地產行業又有怎樣的影響?
“對大型房企,短期內籌融資難度加大,不能同時參加多塊土地競爭,不能再利用資金和信息優勢‘通吃’市場、壟斷資源。對中小企業來講,能有更多選擇余地,可以避開大企業直接競爭而獲得土地開發機會。”鄭州一房地產分析師告訴記者。
大河財立方保理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監管角度來看,集中招拍掛的形式,便于監管部門進一步落實調控政策,更加方便考核調控結果。
“從地產行業角度來看,會進一步加劇行業分化。”上述負責人認為,一是土地供給端,集中供地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房企的拿地目標,房企在拿地時博弈的空間會更大一些,拿地溢價情況會有所降低;二是資金端,集中供地會對中小開發商在財務資金上形成比較大的挑戰,包括總體資金實力、融資能力、內部流動性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頭部房企在這方面有天然的護城河;三是銷售端,集中供地會帶來地產項目端的集中開盤,同期入市產品競爭更加激烈,更加考驗房企的產品力、銷售力。
另外,中信證券在研報點評中指出,集中時間點推地,意味著推盤的時間競賽更為直接和激烈,也意味著流程管控能力更強,品質更高的房企可能更具優勢。在中信證券看來,三道紅線和房貸集中度管理,的確限制了企業惡性加杠桿,但土地市場激烈競爭的制度環境仍有待改革。一旦實行次數限制,集中出讓的招拍掛規則,增加土地市場透明度,則更有利于形成市場有序、穩定的競爭格局,減少“地王”出現的頻次,穩定優秀企業的盈利水平,推進優勝劣汰。
“多地土地集中分批次出讓,有利于避免地產企業過度競爭。由于土地出讓一般有保證金要求,企業很難在多地,針對大量地塊,同時繳納保證金。平均而言,單塊土地可參與的房企數量可能會下降(盡管最優質地塊的參與企業數量并不會下降)。即使是比較激進的企業,也只能量力而行,參與一部分的土地出讓。”中信證券認為。(記者 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