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公園新增的智能健身驛站太好了,我不但可以在這里鍛煉身體,而且還能給我開‘運動處方’指導我科學健身。”12月27日早上7:40,家住中原區涵秋公園附近的市民馬建忠,在公園內新安裝的智能健身驛站里完成40分鐘的訓練后,拿出手機掃描了一下健身驛站里的二維碼,不多時便可以通過手機安裝的軟件獲取相關運動數據分析及科學健身指導建議——“運動處方”。
家住高新區錦和公園附近的王德真大爺,是位健步走運動愛好者,現在他每天都在錦和公園長達1200米的健身步道上按照智能步道布置出的路線進行科學健步走。“智能步道對我健身太有幫助了,按照智能步道的路線可以讓我更加科學地健身。”說到智能步道的好處,王大爺開心得合不攏嘴……
馬先生、王大爺享受到的科學健身智能助力的“福利”,這正得益于2020年鄭州市公共體育設施民生實事的圓滿完成。智能健身驛站成為越來越多鄭州市民日常健身“打卡”的新選擇,驛站里的健身器上不但有電子屏幕可以顯示鍛煉時間、消耗的熱量,還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讓鍛煉者知曉運動數據,并為其提供科學健身指導建議。
今年鄭州市政府承諾要完成的10件民生實事,“新增、升級改造智能健身驛站30個,多功能運動場20個,健身步道10條”位列其中。為加強對此項民生實事完成情況的組織領導,鄭州市體育局專門成立2020年鄭州市重點民生實事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確保民生實事工程的實施。
記者在位于高新區天健湖公園的智能健身驛站看到,整個驛站如同一個涼亭,外觀呈傘形,一共有6個角,每個角下面都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有各種健身器材。涼亭的頂部,還豎立著一個太陽能板,下方連接著燈泡。每個健身器材上還都貼有標牌,上面寫著產品名稱、主要功能、鍛煉方法等。標牌下方,有一個顯示屏,使用器材后,上面會記錄運動時間、運動頻率、消耗的卡路里等信息,這些信息還可以通過掃碼上傳到手機上。家住天健湖公園附近的焦洋告訴記者,以前他都在健身房鍛煉,最近他一改原來的健身方式,把智能健身驛站作為自己健身的新選擇,他高興地說:“今年受疫情影響,我沒有去健身房鍛煉。幾個月前,我看到這里新建的這處健身驛站,試了試感覺和健身房沒有太大的差別,而且戶外空氣也好,現在我每天都會在這里運動1小時,感覺非常好。”
鄭州市體育局體育設施管理處處長聶艷華介紹,智能健身驛站是他們打造的戶外小型健身房,摒棄了戶外傳統單一的健身模式,既能滿足鍛煉需求,還可促進人們的溝通交流。整個驛站配置有11組鍛煉器材,分為拉伸、無氧、有氧、舒緩按摩四類器材,驛站內配置有LCD顯示屏、充電位、藍牙音響等智能化設備,采用太陽能供電,讓戶外健身更環保、更智能、更科學、更有趣。器材安裝完畢后,針對設備維護,他們會每季度巡查一次,平時接到市民的報修電話后,也會及時維修。
2020年鄭州市公共體育設施民生實事除了新建30個智能健身驛站外,還有新建20個多功能運動場,新建、升級改造10條健身步道。聶艷華告訴記者,20個多功能運動場具體為12個多功能運動場8個籠式足球場,這些新建的運動場與新建、升級改造的10條健身步道,目前已經全部安裝完成并投入使用,而且同樣擁有智能助力,引導人們更加方便、科學地參與健身活動。“目前,無論是職能健身驛站,還是多功能運動場等體育設施,都是免費對市民開放。將來,會參考外省市的一些好的經驗,進一步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為市民創造更好的健身環境和體驗。”聶艷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鄭州市體育局今年積極發展新型體育場地,在同一場地可以開展籃球、羽毛球、足球等不同項目的運動,方便市民健身,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將民生實事建設在市區建成區內的公園游園、綠地、道路干線、廊道、河道等地,滿足健身愛好者健步、快走、跑步的運動需求,增強運動健身的舒適度,積極構建鄭州市生態、健身、休閑于一體的綜合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增強人民體質、提升城市品質。為推進體育強市建設,更好的服務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貢獻強勁的體育力量。(記者 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