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三門峽市戴卡輪轂制造有限公司車間,只見原本普通的鋁錠,經過熔煉、鑄造、熱處理、加工、涂裝等生產流程,就變成了锃亮的鋁合金輪轂。打包好的各式各樣的輪轂被整齊地碼進集裝箱,從這里運往青島等港口,再出口到海外……
剛剛過去的2021年,該企業實現了出口大增長,生產的47萬多只輪轂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以及歐洲市場,同比增長164%,實現銷售收入8753.9萬元,出口創匯1276.74萬美元。
“訂單排到了今年二三月份,數量同比翻了一倍。”1月8日,公司負責外貿的經理吳松濤介紹,2021年2月公司成立了戰略發展部,開拓海外市場,優化企業銷售結構,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受全球疫情影響,國外客戶來不了,我們也去不了,只能另想辦法。”吳松濤說,為了開拓市場,公司換個法兒參加國外展會。他們發樣品過去,租個展位,找個翻譯在現場接待。如果客戶有意向,直接在線視頻交流。此外,通過挖掘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客戶,或者找外商在國內的代理商、中間人等,尋找海外客戶。
緊鄰戴卡輪轂的中原黃金冶煉廠,在2021年前11個月進口銅精礦96萬噸,貨值約187億元,進口量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兩家公司2021年的突破,正是三門峽市外貿交出亮眼成績單的縮影。
2021年,三門峽新增外貿進出口備案企業46家、貿易往來國家(地區)90余個,遍布五大洲,對亞洲、非洲、北美洲的貨物進出口總值穩定增長。據海關統計,前11個月,三門峽市進出口總值245.8億元,同比增長40.3%,其中進口218億元、同比增長38.6%,出口27.8億元、同比增長55.6%。進出口總量位居全省第三,總值規模已超2020年全年69億元。
通過做外貿,開拓全球市場,增加收入,正成為三門峽不少企業的選擇。
“我們原來做食用菌生產的,后來出去走走,接觸到外貿,發現食用菌出口能賣出更高的價錢。”盧氏縣瑞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王根鎖說,他們把食用菌加工成什錦菌菇罐頭出口到泰國、馬來西亞,打開了海外銷路。
在盧氏縣,20多家外貿出口企業把來自大山深處的干香菇、干木耳、食用菌醬、什錦菌菇、復合調料、核桃仁等農產品推向海外市場。盧氏縣2021年外貿出口累計18.8億元,同比增長165.5%。
而王根鎖的另外一家企業,也把加工的貓糧、狗糧等寵物飼料出口到了馬來西亞。他憧憬道:“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了,我們要抓住RCEP帶來的商機,把生意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