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2021年工作會議在嵩山飯店舉行。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本次會議回顧總結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安排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重點任務,對2020年度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并開啟鄭州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據介紹,面對2020年疫情沖擊,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著力打造了2個千億級市場集群,提升改造農貿市場20家,全市市場年交易額突破5000億元。
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錨定“打造3~5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千億級市場集群,扶持10~20個在中部地區有明顯帶動力的百億級市場”的目標,努力實現“貿、產、城”一體發展,推動鄭州市場在中部地區龍頭帶動作用。
成績:
2020年,鄭州市全市市場年交易額突破5000億元
對于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而言,2020年是應對危機、迎接挑戰之年。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全體上下以“穩中求進、保障民生、高質量發展”為指引,確保了全市市場“零疫情”,并加速疫情后的市場回暖復蘇。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的3個月里,鄭州市農貿市場投放生鮮蔬菜8.7萬噸,銷售政府儲備肉119.9噸,平抑了市場肉菜價格,為疫情期間保供穩價展現了鄭州市場的作為與擔當。
疫情抑制后,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積極開展“三送一強”活動,通過銀商洽談會、“復商興市”行動月、第四屆中原批發商大會等系列活動,達成合作意向資金100多億元,發放家居類定向消費券1000萬元,布匹、服裝類消費券5000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全市市場減免房租6.17億元,市場慈善捐助約950.6萬元;深入挖掘商品交易市場夜經濟潛力,打造夜經濟市場12家,推出夜經濟主題活動6個,帶動消費1200余萬元。
在市場管理上,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抓住商品交易市場提質增效這個關鍵環節。2020年,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全面對照一流營商環境標準,以打造市場集群、培養龍頭市場、紓解轉移非主城區功能為抓手,深度激發消費潛力,恢復市場活力,提升市場集群商業價值。
經過科學部署與有效措施,獲得了豐碩的成績單。
一是打造南部以華南城、東部以萬邦農產品國際物流港為代表的2個千億級市場集群,“一區兩翼”12個市場承接地項目向千百億級邁進,全市市場年交易額突破5000億元。
二是有序推動全市10家商品交易市場提質發展,重塑了宜商宜居宜興業的新型現代化市場體系。
三是培育龍頭市場,以河南萬邦農產品國際物流港、河南中原四季物流港等4家商務部重點聯系市場為示范,引領帶動全市市場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四是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二七商圈全面復興的指示精神,積極探討二七商圈相關業態疏解轉移問題,帶動老城區有機更新,推動業態轉型升級,全力以赴帶動火車站商圈蝶變新生。
此外,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在去年新建、提升改造農貿市場20家,有效改善了近60萬市民的餐桌供應。特別是以金城街農貿市場為代表的智慧化農貿市場逐漸成型,通過建設市場智慧大數據中心,實現了對市場客流、資金流、物流等“三流”大數據的采集與處理,為市場及商戶的智慧化運營決策提供建議,為政府在物價預測、指導生產、引導消費及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提供數據支撐,樹立了鄭州智慧化農貿市場新標桿。
回顧:
“十三五”期間,鄭州市場開建面積同比增長217.03%
充實、有效的2020年,也為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十三五”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鄭州全市共完成外遷市場91家,提質16家,騰出可利用土地1.4萬余畝,分流商戶3萬余家。“一區兩翼”市場承接地項目,開建總面積1739.2萬平方米,與“十二五”同期相比,增長217.03%;已建成總面積1340.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5.15%;已開業總面積752.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7.40%;總投資額約649.37億元,同比增長102.93%,帶動相關產業就業人員70余萬人。
依托市場集散集聚功能優化了產業鏈條,鄭州市初步形成紡織服裝、小商品、汽車汽配、家居建材、鋼材、電子產品、農副產品等多業態的產業格局,有效助力了鄭州航空、班列貨運。
五年來,鄭州市場服務民生成效逐步顯現。農貿市場作為鄭州市民“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建和改造標準化農貿市場107家,達標率71.8%,改善了400余萬鄭州市民的餐桌安全及生活環境,服務人數較2015年底增加200余萬人。
當前,鄭州全市農貿市場蔬菜日銷量約2535噸,豬肉日銷量約107.46噸,占全市總銷售量的80%以上。農貿市場保供穩價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彰顯,為鄭州市民托穩了“菜籃子”。
五年來,鄭州市場數字發展活力逐步增強。鄭州市場智慧地圖上線,上線市場數量達300余家,極大地便利和豐富了市民購物消費。搭建了全市市場智慧管理平臺和智慧市場交易平臺,初步實現市場動態監管處置智慧化,展現了鄭州市場“數字建管”新作為。鄭州市場逐步探索出“從中心到外圍、從軟硬件提升到智慧監管、從商品消費到場景體驗”的新發展模式。
未來:
今年鄭州市要打造1~2個千億級市場集群,新建改造標準農貿市場27家
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發布了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并責任到人、責任到崗。
據介紹,今年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要打造1~2個千億級市場集群,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四條絲路”戰略發展;出臺關于推動全市商品交易市場優化升級的相關文件,完成10家商品交易市場提質發展工作;抓好“精管、提質、惠普、為民”的“菜籃子”工程,新建及提升改造27家標準化智慧農貿市場。
同時,該中心借助“城市大腦”培育“數字生活消費新模式”,實現標準化農貿市場三級智慧監管平臺接入18家;將“紅黑榜”發布工作納入全市社會信用體系,星級市場和誠信市場比例達到60%以上。
對于“十四五”未來的五年規劃,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也認真謀劃發展路徑,奮力推進鄭州市場高質量發展。會議分析認為,當前,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鄭州“樞紐+物流+開放”的比較優勢正在得到有效發揮,市場空間優勢正加速轉化為內需體系優勢。
據介紹,未來五年,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發揮市場集散集聚平臺作用為重點,優化市場發展格局,培育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千億級市場集群,扶持在中部地區有明顯帶動力的百億級市場;完善“菜籃子”工程建設,實現“零距離”配送,打通“菜籃子”供應網絡體系最后一公里;完善市場紓解轉移模式,完成全市商品交易市場優化升級,推動市場形象與城市有機更新同步發展。
一是堅持高水平規劃引領,促進市場集聚發展。優化“一區兩翼”市場業態布局規劃,打造3~5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千億級市場集群,扶持10~20個在中部地區有明顯帶動力的百億級市場,實現“貿、產、城”一體發展,努力推動鄭州市場在中部地區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助力城市有機更新。通過加大扶持力度、改造提升、疏解轉移等方式,以補齊歷史短板、完善公共配套、增強應急保障能力、擴大服務消費供給、發揮集散集聚平臺作用為重點,對全市現有167家市場進行提質發展,助推鄭州市“1+4”都市圈向更高層級邁進。
三是堅持全覆蓋保障民生,完善四級“菜籃子”供應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城市周邊蔬菜種植基地為源頭,以大型蔬菜批發市場為依托,以城區標準化農貿市場為支撐,以超市生鮮店和便民菜店為補充的鄭州市四級“菜籃子”供應網絡體系。建成2~3個大型農副產品備份市場,完成100家標準化農貿市場的建設,力爭使鄭州市“菜籃子”工程建設位于全國前列。
四是堅持數字化發展思路,培育新型市場建管模式。建設鄭州市三級市場智慧監管平臺,智慧市場覆蓋率達80%;充分發揮直播電商特點,積極培育直播業態,發展健康“網紅經濟”,實現“實體+電商”立體運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五是堅持雙目標兼顧,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科學研判后疫情時代新發展形勢,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三送一強”“一聯三幫”政策精神,幫扶小微企業和市場商戶紓困解憂,推動國家惠企政策落地落實;培育網上銷售、直播帶貨、場景體驗等新業態,創新消費產品、消費場景、消費方式,全面促進消費升級,不斷釋放內需潛力,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持續動力。(記者 陳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