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召開的鄭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下發了《鄭州市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都市生態農業強市實施方案》。根據《方案》,鄭州市將以“十大工程”為抓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培育提升農業品牌,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造都市生態農業強市,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努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農業五年發展目標
◆到2025年,農業發展基礎更加牢固,農業發展質量顯著提高,都市生態農業強市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農產品質量檔次明顯提高,綠色食品發展到200個以上。
◆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業態更加多元。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不斷提高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2%
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
◆農產品品牌價值顯著提升
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5家以上
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7:1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經營總收入達到500億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城鄉居民收入比低于1.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全國大中城市處于領先地位。
十大工程助力都市生態農業強市建設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工程
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5年,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達到120萬畝以上。推進農作物綠色高產優質高效建設項目,建設技術攻關田1.5萬畝以上。穩定蔬菜種植面積,建設高標準 “菜籃子”生產示范基地3萬畝以上。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廣使用高性能、智能化、復式作業農機機械裝備。發展節水型農業,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1萬畝。
質量興農工程
樹立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農牧漁結合的發展理念,統籌調整種養業生產結構。擴大優質作物種植規模,到 2025年,優質糧食作物面積達到60萬畝以上,優質花卉苗木達到5萬畝以上,優質林果達到5萬畝以上,新增林下經濟10萬畝以上。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全市生豬、肉雞規模化養殖率分別達到85%以上、90%以上,肉蛋奶總產量保持在38萬噸左右,其中豬肉產量9萬噸。推廣稻魚綜合種養等生態養殖模式,優質水產品種占比達到60%以上。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到2025年,扶持培育6~8家處于全省領先地位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建成相對穩定的小麥、玉米、蔬菜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各區縣 (市)全部創成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縣 (市)。
品牌強農工程
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重點,開展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推廣農業可追溯標準化生產,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氣候品質認證,增強品牌附加值。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國際知名的農業品牌。到2025年,打造2~3個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培育20個國內外知名的農產品加工和物流企業價值品牌。
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工程
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理念,積極培育好想你大棗、三全速凍食品、思念速凍食品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各類優勢產業開展特色產業集群創建,推進綠色食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實現食品企業產值50億元以上超過10家,10億元以上超過20家。搭建產銷平臺,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批對接活動,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實現全市現有社區及行政村 “菜籃子”零售網點全覆蓋。
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建設工程
加快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完善農業生產設施,提高園區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調整優化農業種養結構,加快建設一批市級、縣級現代農業示范園,著力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到 2025年,創建 3~5個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市級、縣級現代農業示范園1000個。
農業產業強鎮培育工程
以鄉鎮為載體,聚焦1~2個農業主導產業,聚集資源要素, 大力發展“一鄉 (村)一業 (品)”,推動產村產城一體,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打造主導產業突出、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創新創業活躍的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帶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到2025年,創建3~5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
農業綠色發展工程
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扎實做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蔬菜、果樹、糧食作物等為重點,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現代植保機械,打造5~10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示范區。推進水產和畜禽規模養殖場 (區)標準化、生態化建設,實現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到2025年,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4%以上。
農業科技創新支撐重大工程
引導國內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等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建立不同模式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加快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到2025年,爭取省級以上農業研發平臺達到30家。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培育計劃等,到 2025年,累計組織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次以上,培育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1.5萬人以上。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培育工程
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水平,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到2025年底,全市經工商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000家,其中國家級、省級示范社100家。加快培育家庭農場,推進家庭農場示范創建。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
構建農業觀光休閑體系,依托二七區櫻桃、黃河鯉魚等特色農業資源和種植、養殖優勢,發展更加注重觀光、體驗的都市生態農業,培育一批休閑農業精品園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科普示范基地,提升一批休閑農莊,創建一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企業,發展一批鄉村旅游民宿。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和鄉村旅游特色村建設,打造一批美麗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到2025年,全市培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企業60個,創建農業科普基地20個,打造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個、美麗鄉村精品村100個、美麗鄉村旅游精品線路3~5條,力爭實現全市鄉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長5%以上。記者 武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