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一夜之間,河南“出圈”了。
《唐宮夜宴》如同一把星星之火,燎起了文化中原,也撩動了全國觀眾的心。
河南“爆紅”,像是一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蟄伏,在寒冬中默默蓄力,蓄勢待發,而后在春天勢如破竹,銳不可當。
2月18日,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到省委宣傳部調研時提到,《唐宮夜宴》廣受贊譽的背后,其支撐點是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出彩河南的精神風貌,為大力弘揚黃河文化提供了啟示,為推進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探索了路徑。
一切都有跡可循。今天,我們從歷史的、人文的、傳統的、自然的、現代的、都市的、包容的、開放的八大維度,亮一亮河南的家底,看看不張揚、不矯飾的河南,如何悄悄“圈粉”逆襲,驚艷所有人。
歷史維度看河南 傳統文化元素已然成“頂級流量”
“鬢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大唐盛世這一幕,被鄭州歌舞劇院的14名演員,用婀娜多姿、秀逸韻致的舞姿生動呈現在舞臺之上。
在《唐宮夜宴》節目中,俏皮可愛的少女們,時而梳妝打扮,時而嬉笑打鬧,時而撲蝶戲水,唐代的宮廷少女從博物館中“活”了起來。
在河南,“活”起來的,還有清明上河園的皇城根居民,包公迎賓、王員外招婿、宋式民俗婚禮等故事;許昌城里的三國風云,灞陵湖邊三國文化的歷史神韻;殷墟內的十幾萬片甲骨記錄下的歷史……
“夸父在這片兒逐的日,大禹在這兒治的水,伏羲他爸在這塊兒鉆木取的火……”在聚集了年輕人的B站上,有位UP主曾制作了一期《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河南人》的視頻,用通俗風趣的語言推介河南。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均發明于河南;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等古都;河南有老子、韓非子、商鞅、張衡、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吳道子、岳飛等歷史名人;散布在中原大地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等眾多文化遺址,都是華夏民族早期在河南生存繁衍的歷史印記……
人文維度看河南 少林、太極“兩拳”走天下,未來二者將攜手發展
2020年12月17日晚,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布,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一晚,成了多少河南人的不眠之夜。這也意味著,河南又多了一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
從2000年開始,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經過多年發展,這些世界遺產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作為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這些年,陳正雷在50多個國家設立了上百個教學分支機構,上萬個輔導站分布在世界各地。
除了太極拳,提到中國功夫,少林拳必須榜上有名。“少林熱”和“太極熱”兩股功夫浪潮愈演愈烈,已經成為河南走向世界的橋梁。據統計,目前,每年從世界各地到少林寺學習少林功夫的人數達10萬之多,全球習練太極拳的人數則已經達到了3億多。
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工程清單中明確指出,建設“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帶,打造太極、少林功夫國際文化旅游品牌;焦作更通過建立“兩山兩拳”工作對接協調機制,編制鄭焦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專項規劃,實施“太極+少林”功夫之旅工程,為兩市文化旅游業一體化協同發展打造新引擎。
傳統維度看河南 “打鐵花”登上央視,河南有約9000個非遺項目
今年春節期間,開封萬歲山景區的“打鐵花”表演,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火紅的鐵水被打上天空,“鐵花火雨”引來觀眾陣陣歡呼。
“打鐵花”是開封著名的傳統民俗節目,是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黃河流域十大民間藝術之首。
節目開始后,在開封王家鐵水打花第六代傳承人王軍的帶領下,將生鐵燒至1600℃以上,化成鐵水,一人舀起鐵水拋向空中,另一人則用力擊打空中的鐵水,瞬間鐵花四濺,十幾米高的金色火花在夜空中綻放,如流星般漫天劃過,頓時亮如白晝。
令人嘆為觀止的“打鐵花”,只是河南眾多非遺項目的一個縮影。河南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河南,類似這樣的非遺項目,約有9000個。
取一塊拳頭大小的紅泥揉捏碾壓,竹刀推拉壓刮,一個扎著小辮的小女孩活靈活現呈現,這是趙恩民的即興泥塑作品;大大小小的葫蘆,用電烙畫筆勾勒過后,深深淺淺地烙印成字、成畫,這是侯娜的葫蘆烙畫;一張紙,一把剪刀,幾番裁剪,世界杯球星、白蛇傳傳說等形象躍然眼前,這是90后暢楊楊的剪紙世界。
麥稈畫、洛寧竹編、鎮平玉雕、固始皮影戲、汝瓷燒制技藝……來河南,傳統手藝人定能讓你大開眼界,流連忘返。
自然維度看河南 河南景區,火起來的不僅是老君山
要說2020年短視頻平臺里最火的景區,非“網紅”洛陽欒川老君山莫屬了。
2020年冬天,央視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推出了“大雪造訪老君山,云海雪景美如畫”的報道。而在抖音平臺“抖音旅行榜”榜單中,老君山景區穩居榜首,熱度、人氣等排名遙遙領先于第二名。
不管來沒來過老君山,恐怕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遠赴人間驚鴻宴,老君山上吃泡面,吸引了多少游客來到老君山,邊吃泡面邊賞美景。
據當地旅游部門統計,今年春節期間,老君山景區接待游客8.3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875.9萬元,龍頭作用凸顯。
除了火爆的老君山景區,河南欒川的其他景區也緊隨其后,頻頻登上國家級媒體。
究竟有多火爆,一組數據見分曉。來源于欒川縣旅工委的消息顯示,2021年春節黃金周,44.8萬人次選擇在欒川過年,累計實現綜合收入3.13億元,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09.58%和112.4%。
現代維度看河南 米字形高鐵、智慧城市、5G建設……河南的現代化氣息藏不住
“鄭州東站到了!”在央視春晚小品《開往春天的幸福》中,“鄭州東站”被提了三次,足足讓河南人、鄭州人驚喜了一把。
高鐵時代,中原崛起。鄭州東站作為全國高鐵路網中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之一,是我省陸上交通的重要窗口。
“能夠登上春晚舞臺,不僅因為G2021次高鐵列車的始發站是鄭州東站,預示著2021年新的開始;更因為河南鄭州作為中國鐵路樞紐的地位不容忽視且越來越重要。”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博士鄭廣建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待河南米字形高鐵路網全面建成后,將有效形成輻射全省省轄市的1小時經濟圈、高效連接周邊省會城市的2小時經濟圈、通達全國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時經濟圈,為河南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撐。
有速度,更要有廣度。現代化的河南,正在打造一張智慧網絡,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河南對智慧城市的探索,走在了全國前列。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20)》,河南省在數字中國總指數省級排名中居全國第7位,居中部省份首位;城市排名中,鄭州排在了第8位。
2020年以來,河南加速“新基建”,布局數字經濟。2020年,河南新建5G基站3.5萬個;2021年,河南計劃新建5G基站5萬個,實現鄉鎮、農村熱點區域全覆蓋。
都市維度看河南“國字號榮譽”加持,頻頻登上熱搜
除了鄭州高鐵被“cue”,在《開往春天的幸福》中,張雨綺扯著嗓子喊河南話,雖然不夠標準,但卻足夠親切,引發觀眾善意的笑聲。
以往,出現在影視劇作品和大眾視野中的河南話,多多少少都帶著些戲謔意味,這種刻板印象,在去年疫情期間得到了極大顛覆。為宣傳疫情防控要求,河南村支書拎著大喇叭,用河南話向村民“喊話”防疫,帶著三分暴躁,三分霸氣,四分苦口婆心,一時間火爆網絡,被贊“無情又暖心”。
除了低調質樸,河南也有許多“被迫”張揚的高光時刻。
比如,作為省會城市的鄭州,去年因“國字號榮譽”和大型活動頻頻登上熱搜: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中國十大忙碌城市之一、機遇之城2020榜單第十、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2020年央視春晚分會場、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以最近的金雞百花電影節為例,河南籍青年演員劉昊然擔任形象大使,宣傳片《在鄭州遇見百花》中,劉昊然帶觀眾走過鄭州的大街小巷,感受一座被時光浸染的城市,浪漫的法桐,滿城的月季,3600年前的商城墻……這些地方,儼然已成為鄭州最新的網紅打卡地。
接下來,2021年9月,鄭州還將舉辦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屆時,預計全國將有近千家博物館和5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15000余名文博嘉賓和企業代表會集鄭州,近距離接觸和感悟鄭州悠久的歷史文化。
包容維度看河南“老家河南”越擦越亮,敞開懷抱迎接你
近幾年,“老家河南”的品牌越擦越亮,其“一個來了都說中的地方”的口號,也越叫越響。共鳴程度愈深,愈能折射出河南兼容并包的特點。
2018年以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都在鄭州召開,這種敞懷攬才的氣魄,是城市風骨,更是發展自信。
每年,數以十萬計的人涌向鄭州,走進河南,從工作到生活,逐漸在河南安家扎根。
而鄭州,本就是個有意思的地方,天地之中,交通發達,對于來自天南地北的人,一概笑臉相迎、兼容并包,就連豆腐腦都不爭甜咸。于是很多人,來了就不想走。鄭州這座城,就一天天大了起來。
21世紀的頭20年,鄭州人口擴容近500萬,2018年常住人口已突破千萬大關。大起來的新鄭州,承載了多少新鄭州人的發展想象。
來鄭州的追夢人中,有堅持7年終“破圈”的脫口秀演員,有專給食品“凹造型”的食品造型師,有95后漢服妝造師傅……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新鄭州人。
為了展現新鄭州人的面貌,記錄這無數小小的夢想,河南商報2020年曾推出了一組系列報道“你好呀!新鄭州人”,向每個有夢想的人發起致敬。
因為包容,所以河南。在這里,高端和土味、傳統和新潮、歷史和現代、古韻和新風,都能融合得恰到好處,什么都可以是和而不同的“中”。
開放維度看河南加快“四條絲路”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正在形成
在對外開放方面,河南的戰績亦不俗。
作為河南省對外開放龍頭,航空港區的優勢正不斷顯現,已經成為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跨境電商發展基地。
航空港區的跨境電商自2017年至2019年,業務單量從150多萬單到7000萬單,貨值從1.9億元到70多億元,翻了幾十倍之多。
從鄭州啟程,穿越中亞,抵達歐洲,中歐班列(鄭州)已成為中歐陸上貿易的“黃金列車”;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客貨吞吐量保持中部機場雙第一,2020年貨運量逆勢上揚,截至2020年7月底,貨運量同比增長21.9%,其中國際貨運量增速超過40%……
中鐵裝備生產的盾構機出口到21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和綜合競爭力國內第一;宇通客車產銷規模連續16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每7部智能手機中就有1部產自河南……
河南加快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正在形成。
2021年河南兩會上,“全面擴大對外開放”被寫進了省政府工作報告。河南,正在張開雙臂,擁抱更廣闊的未來。記者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