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萬象更新,工業戰線更是捷報頻傳。18日,鄭州市工信局傳來消息,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3.3、5.7個百分點,增速位列35個大中城市第7位;在全省排名躍居第1位,為近20年來最好位次。
近年來,全市工信系統大力實施“制造強市”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出了一條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重點項目加快集聚的新型工業化道路。2020年,市工信局統籌疫情防控和工業經濟發展,建立防疫物資應急收儲機制,支持企業擴產轉產防疫物資,重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由原先的不足10家增至90余家,其中口罩生產企業超70家,日產能從不足20萬只增至3000萬只。組織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工業經濟穩步回升。建立450個重大工業項目推進臺賬,216個項目開工建設,210個項目竣工投產,工業投資增長20.9%,其中技改投資增長26.7%、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2.6%。大力實施“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完成9617家制造業企業分類評價并實施差別化政策,壓減煤炭、炭素等低效產能超過370萬噸,迅速啟動小微企業園建設,制定了《關于加快小微企業園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認定評價辦法等配套文件。融合發展加速推進,建成5G基站1.8萬個,推動實施42個總投資80.8億元的省級5G重點應用項目,新增“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對標企業438家、省級智能工廠(車間)27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范26家。成功舉辦2020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第七屆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等重大活動,顯著提升了鄭州制造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春節前,市工信局印發《關于統籌做好當前工業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克服疫情影響穩定工業生產、強化生產要素保障和企業服務等九個重點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對2276家規上工業企業春節期間生產和節后復工計劃開展摸排,做好不停產企業要素保障,掌握停產企業員工去向,指導企業做好留鄭員工生產生活安排。印發實施《關于加強疫情防控物資儲備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的通知》等文件措施,從防疫物資保障、企業用工穩崗等方面,確保企業節后順利復工,滿負荷生產。
從相關支撐指標分析,1月份全市工業用電量25.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43%,預計2月份仍將保持較高增速;從龍頭企業分析,廣州風神汽車、上汽乘用車、鄭州日產、鴻富錦、海爾、鄭煤機、中鐵裝備1-2月份產值預計實現較高增速,全市工業經濟一季度預計完成20%左右的增速,實現首季“開門紅”。
據了解,下一步,鄭州市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以數字化為基礎,著力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擴增量、強主體等重點工作,突出抓好全市66家龍頭企業和區縣(市)產值30(20)強企業的運行監測服務,組織好節后企業復工生產工作,著力穩定工業生產;以制造業招商引資為抓手,著力招大引強,做優增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抓好小微企業園建設,著力培育小微企業,做好“四轉”工作,抓好“三高”企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規模;積極推動“三大改造”,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打好政策“組合拳”,形成優勝劣汰發展機制,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深入落實“黃河人才計劃”,大力實施“優秀企業家領航計劃”,全面提升企業家綜合素質,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