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洛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委農辦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有效投資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用于農業農村的規模。依托重點建設項目庫做好專項債券篩選儲備工作,開展專項債政策培訓,提高市縣專項債項目精準謀劃水平,完善項目前期工作??挂咛貏e國債資金要用于有一定收益保障的農林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加大金融服務“三農”力度。積極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使用率,精準撬動支持農業農村領域資金投入。鼓勵農業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信貸業務。
洛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轉發市委農辦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有效投資實施方案的通知
洛政辦〔2020〕66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市委農辦等部門制定的《關于進一步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有效投資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20年12月29日
關于進一步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有效投資
實施方案
市委農辦 市發展改革委 市財政局 市生態環境局
市商務局 市水利局 市交通運輸局 市林業局 市統計局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市農業農村局 市金融工作局
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 國網洛陽供電公司
人民銀行洛陽市中心支行 市銀保監分局
為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委農辦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有效投資實施意見的通知》(豫政辦〔2020〕34號)文件精神,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圍繞“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市場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發展目標和“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發展方向,對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千方百計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規模。
二、目標任務
重點圍繞打基礎管長遠的現代農業設施工程、關乎民生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工程、推動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新基建工程等重大領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用于擴大鄉村振興規模、保障財政支農投入、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等措施,健全投入機制,拓寬投資渠道,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三、重點領域
(一)溝域經濟示范帶建設。按照產業為基、生態為先、文化為魂、融合為要、富民為本的標準,持續做好產業、特色、生態、融合“四篇文章”,統籌對溝域經濟內投資項目和基礎設施進行高標準謀劃和建設。到2022年,全市市級溝域經濟示范帶達到70條左右,到2025年,總數達到100條左右。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重點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農產品生產優勢區統一規劃布局,圍繞土壤改良、有機質提升、高效節水灌溉、整修田間道路等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確保全市到2023年建成300萬畝,到2025年建成330萬畝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圍繞水果、蔬菜、肉類、花卉、乳制品等“五大行業”,以冷鏈倉儲建設為重點,加快完善農村、鄉鎮、縣(市)三級冷鏈網絡,探索建立“全程溫控、標準健全、綠色安全、應用廣泛”的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實現全市鮮活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能力明顯提升,產后損失率顯著下降,商品化處理能力普遍提升,產品附加值大幅增長。到2023年底,重點打造3-5個骨干、區域性倉儲冷鏈物流基地,9個鄉級田頭冷鏈設施,100個村級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到2025年底,重點打造10個骨干、區域性倉儲冷鏈物流基地,30個鄉級田頭冷鏈設施,300個村級倉儲保鮮冷鏈設施。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程。圍繞優質林果、雜糧、瓜菜、草畜、中藥材、花卉苗木等六大特色產業,壯大“一縣一業”產業規模,提升“一縣一業”集聚水平,2023年,全市建成“一村一品”專業村300個以上,省級以上產業強鎮6個以上,力爭創建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縣(市)全覆蓋;2025年,全市建成“一村一品”專業村800個以上,省級以上產業強鎮15個以上,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力爭創建1-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為核心,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打造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農業產業鏈條,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力爭4個縣進入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創建范圍。提升小麥、小西瓜等農作物育種創新條件建設,規劃建設果蔬、甘薯等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范園。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展現代農業生產性服務設施建設。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林業局、供銷社,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動植物保護建設工程。強化動物疫病、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設施、應急防控和物資儲備等工程建設。加強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鄉鎮畜牧獸醫站、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病死畜禽無害化收集處理場建設;建設洛陽市陸生動物疫病病原學檢測區域中心、水生動物疫病防控監測區域中心。建設規?;瘶藴驶B殖場,提升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和抗災減災能力,2025年生豬年存欄量穩定在130萬頭。建設全國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中心(省級)縣鄉田間監測點;充分利用縣級病蟲害測報網點、全國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中心(省級)田間監測項目等為病蟲害科學防治提供可靠依據和技術保證。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有序實施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因地制宜建設資源化處理設施。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建設一批適用的工程設施。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推進“美麗家園”建設。2023年,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垃圾分類達到70%;到2025年,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垃圾分類達到90%。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農村供水保障工程。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2023年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2025年達到95%。因地制宜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有條件的地區試點開展城市管網向農村延伸工程建設。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建設。
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八)鄉鎮污水處理工程。優先在人口密度較大的鄉鎮所在地,重點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等設施,提高鄉鎮污水處理水平。2021年至2025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逐年提升,2025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
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九)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工程。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工程建設,持續鞏固全市20戶以上自然村通4G和通光纖成果,加快實現農村固定寬帶用戶百兆接入全覆蓋。開展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動農業農村向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爭創數字農業試點縣,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數字經濟,構建鄉村數字治理體系。
責任單位: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農村電商建設。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完善鄉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加快電子商務在全市農村地區應用普及。2023年,實現全市所有鄉鎮淘寶村建設全覆蓋,網上銷售營業額達到10億元以上。2025年,網上銷售營業額達到20億元以上。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一)農村公路建設工程。以交通強國試點建設為抓手,推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提質擴面。大力實施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2021年底基本實現全市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推進措施
(一)推動財政支農投入穩步增長。貫徹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省各項政策支持,優化涉農資金使用結構,加強對重點農業農村項目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重點項目,調動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性。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逐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擴大以工代賑規模,重點支持農村小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引導農民投工投勞,增加就地就近就業崗位。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委、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用于農業農村的規模。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債券政策,積極爭取省級一般債券資金,用于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公益性項目建設。在現代農業設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電網建設等任務,國家儲備林、濕地公園建設、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等林業產業發展,水庫工程、引調水工程、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結合供水的灌區工程等方面,選擇具備一定收益能力的項目申請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依托重點建設項目庫做好專項債券篩選儲備工作,開展專項債政策培訓,提高市縣專項債項目精準謀劃水平,完善項目前期工作??挂咛貏e國債資金要用于有一定收益保障的農林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委、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加大金融服務“三農”力度。積極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使用率,精準撬動支持農業農村領域資金投入。鼓勵農業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信貸業務。依托河南省農村信用信息系統,以縣域為推進主體,學習借鑒金融扶貧盧氏模式、普惠金融蘭考經驗,進一步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息共享,開展涉農項目推介,組織金融機構參與重大項目謀劃,為項目制定綜合融資方案。鼓勵金融機構簡化涉農貸款辦貸流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發放農戶信用小額貸款。推動各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和主體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應延盡延,免收罰息,不下調貸款分類。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對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和主體要應擔盡擔,放寬反擔保要求。積極開展農業大災保險、完全成本保險試點,逐步增加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險種,積極爭取中央特色農業保險以獎代補試點,推進特色農產品“保險+期貨”試點。
責任單位: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銀行洛陽市中心支行、銀保監分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積極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和政府投融資平臺投資農業農村。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產業強鎮、農業科技園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打造一批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合作平臺。充分利用和發揮財政資金和政府投融資平臺的作用,支持孵化型、成長型、創新型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方面實施一批PPP項目。積極創新農業農村招商方式,緊盯國家排名前列的重點龍頭企業,立足招大引強,廣泛洽談對接項目,持續擴大內外資投入農業農村領域規模。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商務局、水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扎實做好規劃編制、項目儲備及建設。按照加快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要求,結合編制“十四五”規劃,編制我市農業農村領域專項規劃。重點圍繞鄉村振興,謀劃一批符合政策方向、具備投資條件的項目,儲備一批項目論證、立項等前期工作質量過硬的項目,加快建立長短結合的項目儲備庫,及時推出符合政策要求的項目,支持項目及早實施落地。市、縣發改、財政、水利、農業農村、金融監管等部門要加強與統計部門對接,強化信息溝通,共享項目開工、建設等信息,確保符合條件的項目及時入庫納統,準確反映全市農業農村領域投資情況。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水利局、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工作要求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建立市委農辦牽頭,發改、財政、水利、農業農村、地方金融監管等部門參與的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投資工作專班,加強對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定期研究財政、金融、專項債、社會資本支持鄉村振興的具體推進措施,實現各部門信息互通共享。各縣(市、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將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作為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快推動。
(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加快審批進度,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涉農企業負擔,有效保護各類投資主體合法權益,穩定投資信心,激發投資活力。加大設施農業用地支持力度,完善重點涉農項目建設用地“批、征、供、用、管”全鏈條保障模式,保障項目用地。
(三)深入廣泛宣傳引導。大力宣傳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投資的重大意義,加大政策解讀力度,營造良好投資氛圍。充分利用“網、端、微、屏、欄”等新媒體和平臺,推介一批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投資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模式,有效引導金融、社會資本有序進入農業農村領域。
(四)嚴格督導考核。要把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納入中央一號文件貫徹落實情況督查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作為落實糧食安全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重要考核內容。要建立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工作通報制度,對各縣(市、區)多渠道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情況進行通報。各縣(市、區)要及時將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情況向市政府報告。
附:洛陽市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重點領域項目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