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讓教育回歸本源。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為了實現“雙減”的堅實落地,在全區中小學推進“雨花好作業”的研究與實踐,形成一批頗有亮點的作業新樣態,并以此為支點,營造適合每個孩子自然從容生長的教育生態。
聚焦調研,以價值認同為起點
區教師發展中心組織開展《好作業設計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兩千余份。同時,調整、優化教學視導中關于作業設計、布置與批閱反饋等方面的要求,形成新的教學工作視導方案,并開展“作業設計”主題教研72場。最終通過數據分析與實踐印證,整合區內教師在作業設計與作業管理方面的三大問題:對于作業功能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作業來源以“一輔”為主,相對單一;作業方式以傳統紙筆練習為主等。
由此,雨花臺區對“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并提出“雨花好作業”,其內涵是“一核三新”?!耙缓恕奔础坝昊ê米鳂I”的核心價值,是以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核心追求,以“育人為本、適切為先、進階為要”為基本內涵,以“作業讓成長可見”為愿景,為學生設計“最適合的作業”?!叭隆奔础靶吕砟睢⑿轮Ъ?、新評價”。“新理念”是作業觀的改變:矯正作業認知,從“教學小作業”走向“育人大作業”,幫助學生提升能力、涵養品格,服務終身成長;優化作業結構,從學生的真實狀況出發,作業結構層次鮮明、滿足個性、樣態豐富、指向生活;更新評價機制,引入多元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等,通過對學生不同要素、不同階段、不同能力的全面評價,搭建立體全面的評價模型?!靶轮Ъ堋笔墙萄袉T的引領:導向作業設計邏輯起點的“引導性支架”,整體規劃單元作業結構的實踐性支架,直觀展示作業分層設計思路的示范性支架,明確作業分層實施方法的提示性支架等,引導教師自覺、科學、創造性地設計好作業?!靶略u價”是區域性的探索:將達標作為評價的基點,成長作為評價的目標,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構建“漸進達標成長、自我相對成長、反饋增益成長、多變量推論成長”等作業評價新方式。
賦權賦能,以四大行動為錨點
在“雨花好作業”的引領下,我們以四大行動為錨點,準確定位“雙減”背景下的區域作業設計與管理創新變革。重在賦權學校自我管理,賦能教師專業成長,賦能學生從容生長。
一是深度教研行動,以南京市“雙減”工作重點實驗項目“‘雨花好作業’:區域中小學作業效能提升的實踐研究”為抓手,設立一批子項目,通過學校自主申報、區域審核的方式,確立了項目研究基地學校,開展上下聯動的整體深研,形成作業改革的區域實踐場域。二是設計能力提升行動,通過開發教師培訓融合式、長程式的培訓課程,對教師進行作業設計、評價、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訓。組織開展學科主題教研、作業設計展評、“雨花好作業”經驗分享等活動,全面提升全區中小學教師作業設計能力。三是管理能力提升行動,組織指向學校管理者的專題研訓,舉辦“雨花好作業”管理者沙龍,開展作業管理主題的開放日活動等。健全學校關于教師作業設計的保障機制,形成校本化的作業改革管理體系。四是成果凝練行動,培育一批建設中的亮點學校和優秀教師,形成系統性、校本化作業變革的“雨花范式”。
創新樣態,以成長進階為追求
通過“雨花好作業”的行動推進,各?;谧鳂I的不同功能精心設計“診斷性作業”“鞏固性作業”“遷移性作業”,創新作業樣態,打破知識與真實世界的界限,通過作業讓學生體驗知識在真實世界的運作,明晰學習的目的與意義,實現成長進階,更好地應對未來挑戰。
作業在三方面實現了創新。一是打破邊界,從單一封閉到自由開放:學校的作業不僅停留在本子上、教室內,更是把學生引向更豐富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完成有挑戰性的設計操作類、開放型、探究型、活動類、合作題等作業中,實現學習內驅力的激發以及綜合思維的拓展。如,設計跨學科主題作業、融創類作業等,指向知識的遷移和創新。二是分層設計,從共性泛化到個性需求:學?;趯W生的自主性開展了與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相匹配的作業模式優化。如通過菜單式作業、“問題單”等形式,讓學生在作業內容和作業數量上可以進行自主選擇,同時引領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呈現思維的過程。三是多元評價,從統一要求到因材施“評”:如南京市雨花開發區實驗小學設計了“K星之旅個性化學習評價系統”,通過信息化平臺,設計具有差異化特征的評價標準,對每一名學生自我發展的起點以及發展的增值進行評價,從而檢驗與保障學生作業的實效性。
“雨花好作業”,以“育人為本、適切為先、進階為要”,為學生自主學習賦能,引導學生對自我進行認知,從而不斷走向深度學習和品質學習。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教師發展中心)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26日第3版
作者: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