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解禁市值并不意味等同潛在的減持市值。
3月25日,萬華化學(600309.SH)收于77.85元/股,下跌2.80%,相較去年2月的高位已接近腰斬。
前一晚,萬華化學持股10.70%的大股東合成國際宣布將開始減持。就在3月23日,占萬華化學總股本54.65%的股票正式解除限售,超1300億市值進入流通領域。
實際股價與券商的樂觀形成了鮮明對比。作為市場熱門的白馬股,萬華化學三月以來已經獲得28份研報,絕大多數都建議“買入”,給出的目標價都在100元上下,瑞銀證券甚至看高到154元/股。
合成國際的減持公告會是大股東們減持開始的信號槍嗎?千億解禁是萬華化學近期股價疲軟的真正原因?
不過,時代財經注意到,萬華化學的潛在減持壓力,實際遠低于此次解禁數量,并非所有股東都存在強烈減持欲望。
3月25日,時代財經致電詢問是否會考慮出臺措施穩定股價,但萬華化學的媒體負責人婉拒了采訪,稱以之后的公告為準。
此前,萬華化學已經發布了2021年年報,當期實現營收1455.38億元,同比增長98.2%;歸母凈利潤246.49億元,同比增長145.5%。同時,萬華化學宣布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25元現金紅利(含稅),對應當期分紅率31.85%。
吸收并購資產業績超額完成45%
2017年,上市公司萬華化學開始謀劃吸收合并控股股東。首先,由原控股股東萬華實業通過實施存續分立,分立為萬華實業和萬華化工,由后者承繼持有萬華化學47.92%的股份。然后,2018年2月,萬華化學提出收購新成立的控股股東萬華化工。
這一步走得非常順利。2018年8月,萬華化學吸收合并控股股東萬華化工的并購重組案,證監會從接受其申請材料到正式上會并通過僅用了12天時間。
當時,證監會發言人曾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證監會正著力提升審核效率,以優質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項目為引領,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萬華化學上市17年來,凈利潤增長265倍,現金分紅總額138.97億元,是募集資金的4.71倍。作為國有高科技上市公司的代表,萬華化學此次吸收合并申請能夠快速審核、過會,體現了證監會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堅定決心。”
根據當年的報告書摘要,吸收合并的對價為522.18億元,通過向交易對方合計新發17.16億股A股股份支付本次吸收合并的全部對價,不涉及現金支付。這一筆對價,也創造了當年A股并購重組最高記錄。按對價計算,新股的發行價格為31.93元/股。
最終,萬華化學在2019年2月完成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萬華化工。交易完成后,五家股東分別獲得了上市公司21.59%、10.70%、10.52%、9.61%、2.23%的股份,限售期36個月。
這一次吸收合并無疑是成功的,除了萬華化學翻了幾番的股價外,當年吸收合并萬華化工時作出的業績承諾,也都超額完成了。
據萬華化學2021年年報披露,業績承諾方國豐投資、合成國際、中誠投資、中凱信、德杰匯通對標的資產2018年至2021年業績實現情況進行了承諾,承諾2018-2021年累計凈利潤數為118.05億元,實際實現的累計凈利潤數為171.40億元,超額完成了45.19%。
今年2月,原定解禁期到期,恰逢A股深度調整,不少投資者擔憂大股東減持會沖擊股價。不過,由于要進行標的資產的減值測試,實際解禁日延期至3月23日。
千億解禁并不意味著千億減持
3月23日,萬華化學的解禁比例高達54.65%,以最新收盤價計算對應市值逾1300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解禁市值并不意味等同潛在的減持市值。
此次解禁比例最高的國豐投資,這是煙臺市國資委全資控股的投資平臺,后者也是萬華化學的實際控制人。
另外兩家中誠投資、中凱信均為員工持股平臺,解禁后清倉式拋售的可能性較小。此外,2018年吸收合并時,國豐投資、中誠投資、中凱信簽訂了《一致行動人協議》,約定中誠投資、中凱信就上市公司表決事項在股東大會行使表決權時與國豐投資保持一致行動。
那么,國豐投資等三位一致行動方是否會在解禁后拋售萬華化學股票?對此,《一致行動人協議》中有一段表述,簡單來說,國豐投資有權解除《一致行動協議》,但這不符合“保持和鞏固國有資本的初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職責要求”。
換句話說,國豐投資以及背后的煙臺市國資委無意減少對于萬華化學的控制權。因此,作為一致行動人的國豐投資、中誠投資、中凱信三家股東,大幅減持萬華化學的可能性很小。
剩下兩家股東——合成國際、德杰匯通的持股比例分別為10.70%、2.23%。3月24日晚,就在解禁后的次日,合成國際率先拋出減持方案。
合成國際與萬華化學的關系由來已久。2007年,萬華化學控股股東改制時引入合成國際作為戰略投資方。彼時的公告披露,合成國際是一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公司,其三個股東也都是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公司。到了2018年萬華化學吸收合并控股股東時,報告書則披露,合成國際只有一位股東——道生(香港)有限公司。
另一位可能進行減持的股東是德杰匯通,這同樣是一家港資背景公司。天眼查顯示,其單一股東是烏拉特前旗多金礦業有限公司,疑似實際控制人是注冊在香港的康運控股有限公司。
對于德杰匯通來說,通過減持收獲投資回報也是順理成章的。
不過,德杰匯通本身持股比例較低——2.23%,這意味著對于萬華化學股價的沖擊或沒有那么大。雖然德杰匯通不屬于控股股東或5%以上大股東,但其股票來源為非公開發行,減持仍需要提前公告。
目前,合成國際、德杰匯通的合計持股比例為12.93%,持有萬華化學的股票市值過300億元。這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減持壓力所在。
3月25日,時代財經致電詢問是否會考慮出臺措施穩定股價,對此,萬華化學的媒體負責人婉拒采訪,表示以之后的公告為準。
同日,另一位業內人士則向時代財經表示,萬華化學的股價低迷不僅有解禁的原因,也與其本身就是“周期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