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入主*ST中天而被外界所關注的森田集團近日發生股權變更,上市公司啟迪環境(000826.SZ)、啟迪藥業(000590.SZ)背后的啟迪控股入股。
中國森田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森田集團”)工商信息顯示,其于3月22日發生股權變更,新增一名投資人——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啟迪控股”)。同日,森田集團注冊資本亦從23億元增至27.06億元。
企查查信息顯示,目前森田集團三名股東振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振林投資”)、上海韋博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韋博”)與啟迪控股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9.30%、35.70%、15.00%。振林投資與上海韋博均由自然人薛東萍間接全資持股。
貝殼財經記者就此股權變更事項聯系了森田集團與啟迪控股,暫未獲得回復。
森田啟迪早年曾達成合作森田董事長前年掌舵啟迪藥業
此前數年保持低調的森田集團,因全資子公司森宇化工2019年通過受讓委托表決權入主陷入債務危機的*ST中天(600856.SH)而走進公眾視野。
森田系早年脫胎于央企中國電子物資總公司旗下。在對外宣傳中,森田集團稱其成立于1985年,業務涵蓋能源、軍工、國貿、投資、港務及電影等領域,與中國化工、中國誠通、中國新興、中鐵十七局、中國城鄉、澳門粵港澳大灣區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等企業和機構是戰略合作伙伴,集團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與巴西、巴拉圭、所羅門群島、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相關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森田集團的資產經營狀況鮮為外界所知。*ST中天曾披露,森田集團2019年度未經審計合并資產總額為545.59億元人民幣,未經審計合并凈資產為119.55億元人民幣,未經審計合并營業收入為190.54億元人民幣。
貝殼財經曾報道,森田集團此前已與啟迪系關系密切。2017年4月,森田集團曾與啟迪控股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在化工新材料、環保新能源等六大領域開展項目合作。
戰略合作外,森田與啟迪的高管亦有重合,森田集團董事長焦祺森于2020年擔任啟迪藥業董事長。
2020年10月,啟迪藥業公告稱,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啟迪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推薦焦祺森為啟迪藥業第九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候選人。該項議案隨后獲得啟迪藥業董事會與股東大會通過。
啟迪藥業表示,焦祺森與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存在關聯關系;未持有公司股票。
2021年4月上旬啟迪藥業的業績說明會上,就投資者關于上市公司與森田集團關系的提問,啟迪藥業回復稱,焦祺森除獲選為上市公司董事長外,曾擔任中國化工新材料公司董事長,現任中國森田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京安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就焦祺森任職較多、是否有精力投入上市公司工作的提問,啟迪藥業回復稱,焦褀森董事長具有超大型和大型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的任職經歷,熟悉國有公司運營管理,擔任公司董事長以來,引進新的管理理念,對企業內部管理工作進行優化,對組織架構進行優化調整,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勤勉盡責地履行了公司董事長職責。
啟迪環境遭立案,河南國資合并暫無進展,啟迪系何以脫困
此次入股森田集團的啟迪控股為啟迪科技服務(河南)有限公司持股50%的控股股東,后者持有啟迪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啟迪科服”)67.3134%股權。而啟迪科服為啟迪環境(000826.SZ)、啟迪藥業(000590.SZ)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啟迪控股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8月的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官網介紹顯示,啟迪控股是一家依托清華大學設立的聚焦科技服務領域的科技投資控股集團,是清華科技園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單位,控參股上市及非上市企業800多家,管理總資產規模近2000億元。
近年在校企改革影響下,啟迪系變動頻繁,曾經的環保明星企業啟迪環境亦陷入經營不善而擬被合并,并被報道涉嫌財務造假。
2021年1月,河南國資旗下的城發環境(000885.SZ)曾宣布擬以發行股份方式換股吸收合并啟迪環境,即城發環境向啟迪環境的所有換股股東發行股份,交換該等股東所持有的啟迪環境股份。
吸收合并完成后,河南國資對合并后的城發環境持股比例將為23.01%,仍掌有控制權;啟迪科服及其一致行動人對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為14.25%。
交易預案稱,借助啟迪環境的市場、經驗、技術等各方面資源,合并后的存續公司在環保領域的建設、運營和服務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力爭打造立足河南、貫通黃河、輻射全國、國際一流的環保領軍企業。
2021年7月,城發環境與啟迪環境雙方的董事會通過了調增后的合并預案,其時公布的換股比例為每1股啟迪環境股份可以換得0.6080股城發環境股份。
但此次合并事項后續未有具體進展。而在2022年3月1日,啟迪環境披露稱因公司涉嫌信披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3月24日,啟迪環境方面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公司現處于立案調查期間,合并方案是否有變化暫未接到相關信息,后續情況以公司每月披露的進展公告為準。
相較于啟迪環境,體量較小的啟迪藥業于1月末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200萬元至3600萬元,同比增長40.83%-58.43%,但其中非經常性損益(其他收益及理財收入)預計2021年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1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