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閆祥森 記者 魏海政)“由于放的洗潔精過多,沒拿穩,啪,碗掉地板上了。媽媽聽到聲音,走進廚房,不但沒有責怪我,反而蹲下來幫我收拾碎片。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把其他的碗刷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地放到櫥柜里。”近日,在山東省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王家莊街道泛海希望小學二年級(1)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王淑涵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挑戰第一次”。
“我的‘第一次’雖然不完美,但我在洗碗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收獲了快樂和成長。”王淑涵樂呵呵地說。自2000年以來,王家莊泛海希望小學實施“泛海小工匠,希望贏未來”勞動育人工程,提升勞動育人整體水平。校長門學珠說,學校制定了勞動教育實施方案,扎根校園開展勞動教育,將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與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
在勞動課程設計上,每年級設計6個單元,包括:家庭勞動,以學生個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校園勞動,包括打掃衛生、垃圾分類、校園美化和綠化、校園種植角等;田園勞動,一方面跟父母參與生產勞動,另一方面參加學校組織的實踐基地勞動;專題勞動,利用勞動節、環保日、重大節日、傳統節日等開展勞動教育;科技創新,包括工具改良、種植方式、綠色養殖、有機蔬菜等;崗位體驗,包括小交警、半日圖書管理員、環保宣傳員、快遞小哥等。在課程實施上,學校通過校園文化熏陶、學科教學滲透、勞動活動歷練等路徑,保質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內容。
“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我們將種姜均勻地擺在姜溝里;頂著炎炎烈日,我們將肥料送給每一株姜苗;讀著詩意的秋天,我們將每一墩肥碩的大姜收藏;我們制作的姜糖、姜干,給人們一個有溫度的冬天……”在勞動手冊上,六年級(2)班學生杜欣怡這樣描繪參加大姜生產勞動的過程和親身體會。
為了提高教師素質,每學期初,學校分低、中、高三個學段分別組織開展一次勞動教育專題培訓,每一名教師既要明確自己在勞動教育中的職責任務,又要熟知教育教學方法。在校務公開欄,學校將每名教師的勞動教育工作情況進行公示,年底開展一次專項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優、晉級的主要依據。學校還成立了勞動教育研究中心,定期開展交流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勞動育人氛圍。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21日第4版
作者:通訊員 閆祥森 記者 魏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