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唐琪)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朱晶表示,“高質量涉農人才培養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農科專業存在生源質量偏低、畢業生擇農就業意愿不高等問題,課程設置、培養方式與服務鄉村振興的匹配度也有待提升。”
朱晶觀察到,“公費師范生”政策實施以來,師范專業吸引力明顯回升,師范生生源數量充足,有沒有可能借鑒這項政策,培養“公費農科生”?
實際上,已有一些省份制定并實施了“公費農科生”政策。如山西 2021 年“公費農科生”計劃招生 88 人,由山西農業大學負責實施;山東 2021 年“公費農科生”計劃招生 391人,由山東農業大學等 5 所省屬院校負責實施;四川 2021年“鄉村振興專項計劃”招生1000 人,由省屬院校負責實施。但目前尚無教育部部屬高校的“公費農科生”招生類型。
經過深入調研,朱晶今年帶來了《關于實施農業高校公費農科生政策 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建議借鑒“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實施“教育部直屬農業大學農科生公費教育”政策,并通過多部門協同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創新培養體系、強化情懷教育,以及配套就業優惠政策等途徑進行全方位保障。
朱晶認為,“公費農科生”的招生類型定位不僅是培養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更重要的是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高層次鄉村振興人才,因而,作為培養涉農行業領軍人才的主力軍,部屬高校應當成為“公費農科生”政策的推動力量和踐行主體。因此她建議:
一是建立“公費農科生”專項計劃,明確就業優惠政策。建議國家每年設立一定數量的“公費農科生”專項計劃,并納入當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急需緊缺的涉農專業擴大招生規模,明確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對錄取學生免學費、免住宿費、補生活費,同時對培養高校增加生均撥款(補充學費、住宿費等)。明確學生畢業后入編入崗優惠待遇、履約服務年限及履約管理規定。
二是構筑“公費農科生”多部門協同保障機制。細化責任與分工,建議教育部門牽頭負責“公費農科生”招生培養、就業指導、辦理派遣等工作;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負責“公費農科生”落實崗位、履約管理等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落實“公費農科生”專項招聘政策等工作;機構編制部門負責在核定的職工編制總額內落實“公費農科生”編制;財政部門負責落實相關經費保障。
三是加大“公費農科生”扶持力度,創建多層次、全方位培養體系。一方面,加大農科專業人才培養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加相關專項經費投入,設立農科專業教學實習實踐專項經費,加強實踐教學體系、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實驗農場建設,切實提高農科專業人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做好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從鄉村人才振興戰略需求出發,明確人才需求規模、結構、層次、布局,完善拔尖創新型、復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農科人才各自要求,分別由研究型、教學科研型和農業高職院校等培養主體承擔。
朱晶還建議,要注意強化“公費農科生”的“三農”情懷教育,“促使其真正領悟到:我們接受高等教育,是為了讓鄉村擺脫貧困,而不是擺脫貧困的鄉村”。
作者: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