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熊園觀察
作者:熊園、劉新宇
3月美聯儲加息已無懸念,大概率加25BP,后續組合更有可能是「緩加息+快縮表」。
事件:北京時間3月4日晚9:30,美國公布2月非農就業數據;3月17日凌晨2點,美聯儲將公布3月議息會議決議。
核心結論:3月美聯儲加息已無懸念,大概率加25BP,后續組合更有可能是「緩加息+快縮表」。
1、美國就業方面:1-2月非農就業均超預期強勢,沒有受到疫情惡化的影響,主因有二:1)隨著美國居民儲蓄率降至低位以及物價上漲,就業意愿有所回暖;2)美國社會可能已經適應了「與病毒共存」的模式,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已經顯著弱化。鑒于此,后續美國就業有望延續向好。
2、美聯儲3月會議前瞻:從鮑威爾近期表態看,3/17議息會議上大概率加息25bp,并進一步討論縮表,但不會敲定縮表細節。1月底紐約聯儲調查顯示,市場一致預期7月開始縮表,初始縮債規模大致為每月180億國債、100億MBS。綜合考慮2017年的縮表情況和當前的流動性環境,并從兩個角度測算縮表初始規模,傾向于認為:本次縮表在時間上不會超預期,但初始縮表速度可能會超預期。
3、美聯儲中長期政策展望:后續的政策組合更有可能是「緩加息+快縮表」,以避免期限利差倒掛;維持全年加息3-4次的判斷,二季度通脹出現拐點后,加息預期將迎來降溫。
>本輪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并不牢固,地緣沖突引發的高油價也將對經濟造成沖擊。目前美國10Y-2Y國債利差已縮窄至不足30bp,也反映出市場對經濟前景不樂觀。
>加息和縮表都是收緊,區別在于加息是價格型工具、縮表是數量型工具。現階段美國市場流動性仍處于明顯過剩,縮表的效果更多表現為回收過剩的流動性,對經濟的影響要小于連續多次加息。
正文如下:
1、美國2月非農表現強勢,就業前景的不確定性已大幅下降
>主要數據:美國2月新增非農就業67.8萬人,高于預期值40萬人,創下2021年8月以來最高,前值由46.7萬人小幅上修至48.1萬人;失業率3.8%,好于預期值3.9%和前值4.0%,是疫情爆發以來最低;勞動參與率62.3%,高于預期值和前值62.2%,仍明顯低于疫情前的63.4%;平均時薪環比0%,低于預期值0.5%和前值0.6%,是2020年7月來最低,此前6個月均值為0.5%;平均每周工時34.7小時,略高于預期值和前值34.6小時,過去幾個月變化不大,疫情前為34.4個小時。
>分行業看:2月美國整體非農就業環比提升0.5%,環比改善幅度超過這一水平的行業包括:采礦業1.5%、休閑和酒店業1.2%、建筑業0.8%、運輸倉儲業0.8%。其中,采礦業就業大幅增長,應是近期油價大漲推動美國能源企業擴大生產;休閑和酒店業就業大幅增加,主要反映了疫情影響的消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壓低了整體時薪增速的表現;運輸倉儲業就業連續2個月環比高增,指向物流瓶頸有望逐步緩解。
>后續展望:盡管去年12月開始美國疫情大幅惡化,但1-2月就業均未受到明顯影響,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1)隨著美國居民儲蓄率降至低位以及物價上漲,就業意愿有所回暖,可以從勞動參與率提升和離職率下降得到印證;2)美國社會可能已經適應了「與病毒共存」的模式,美國勞工部調查數據顯示,即使在前兩個月疫情嚴重的情況下,遠程辦公人員占比也只有很小幅的反彈,并且比前幾輪疫情顯著降低。鑒于此,后續美國就業有望延續向好,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將明顯降低。
2、美聯儲3月會議前瞻:大概率如期加息25bp,之后的縮表速度可能超預期。
>加息:鮑威爾在3月3日的國會半年度聽證會上表示,俄烏沖突造成前景不確定性上升,美聯儲需要保持謹慎。支持3/17會議加息25bp,如果后續通脹未能如期下降,未來的會議上可能會有更大幅度的加息。截至3月4日,利率期貨隱含的3月加息次數為0.9次,2022全年加息次數為5.7次。此外本次會議還將公布新的點陣圖,預計顯示的全年加息次數會從去年12月點陣圖的3次提升到4-5次。
>縮表:鮑威爾稱3月會議將進一步討論縮表,但不會敲定細節。紐約聯儲1月底的調查顯示,市場一致預期縮表會從7月開始,初始縮債規模大約為每月180億國債、100億MBS。我們預計美聯儲5月公布縮表計劃,6月或7月開始實施,時點上不會超預期,但初始縮債規模可能超預期,理由有兩點:
1)2017年縮表時設定的初始縮債規模為每月60億國債、40億MBS,占當時持有量的比例均為0.25%左右,本輪美聯儲官員普遍希望更快地縮表,若假設初始縮減比例為0.5%,對應每月將縮減287億國債、135億MBS;
2)本次美聯儲希望較快縮表的一大原因在于流動性過剩,表現為逆回購規模持續大幅抬升,2017年總的初始縮債規模每月100億,占當時逆回購規模的比例為2.2%,若本次也一樣,總初始縮債規模應為每月400億左右。
3、美聯儲中長期政策展望:「緩加息+快縮表」的政策組合更有可能
>從美國經濟角度看:前期報告中我們曾指出,由于企業債務未充分去化,本輪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并不牢固,中長期難保持高增長。此外,俄烏沖突導致原油價格大漲,也會對經濟產生沖擊。數據顯示,當原油價格高于趨勢水平50%以上時,美國經濟往往會發生衰退,當前的油價已達到這一條件。近期美國10Y-2Y國債利差已收窄至不足30bp,也反映出市場對中長期經濟不樂觀。若后續美聯儲加息較快、縮表較慢,期限利差很可能發生倒掛,而歷史上期限倒掛后的1-3年內均發生了衰退。
>加息與縮表的效果對比:二者都是收緊,前者是價格型工具,后者是數量型工具,現階段而言,縮表的效果更多是回收過剩流動性,對經濟影響要弱于連續多次加息。
>綜合看:美聯儲更可能的政策操作是「緩加息+快縮表」,從而避免期限利差倒掛。維持此前判斷:預計全年加息3-4次,二季度通脹拐點后,加息預期將迎來降溫。
風險提示:美聯儲政策立場超預期調整,地緣沖突超預期演化。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