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新課標將從今年秋季執行。
教育部介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這次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各學科結合自身特點,豐富充實相關內容。
其中,語文課標最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內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例如,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占1/2”
在全面加強的同時,還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
此外,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數學等課標都增加了有關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如美術課標增設“中國書畫”,內容涉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畫論,促進學生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增強文化自信。
教育部介紹,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是本次課標修訂的又一個重點。語文、歷史、思想政治、音樂等課標都結合學科自身特點,對革命傳統教育內容要求做了強化。
語文課標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做到了“兩個結合”。全面加強與專題學習相結合,在將革命傳統教育內容要求貫穿在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各部分的同時,還設立專門的“革命傳統作品”專題,集中學習研討。
廣泛閱讀與深入精讀相結合,要求學生在課內外廣泛閱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闡發革命精神的優秀論文與雜文,以及關于革命傳統的新聞、通訊、演講、述評等,課內外讀物推薦篇目涉及毛澤東詩詞,以及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賀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讓學生充分體會崇高的革命情懷。
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學生精讀“一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詩文專集”和“一部反映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偉大歷程的長篇文學作品”,撰寫研究報告或文學評論,“深入體會革命志士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奮斗、百折不饒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此外,歷史課標明確要求學生系統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程,“認識并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還增設“老兵的故事”主題活動,讓學生感悟在歷史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所思所為,體會革命軍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闞楓)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