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星醫藥先定增后控股股東減持的事件引發關注。“復星醫藥定增破發套牢了高毅、財通基金、大成基金、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多家機構投資者。”有投資者聲稱。
有業內人士指出,復星醫藥的操作可能會得罪不少機構。
(相關資料圖)
除了復星醫藥非常態的操作,貝殼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年內定增市場相對上年有所降溫。但7月以來,定增募資金額迅速提升,機構參與定增的情緒也隨著市場逐漸恢復。
年內上市公司近3成定增破發
7月29日,復星醫藥以42元的價格發行近1.07億股,完成募資近44.84億。時隔月余,截至9月8日復星醫藥收盤價為33.96元,相比定增價縮水了不少。與此同時,日前,復星醫藥公告,控股股東復星高科擬減持不超3%的股票,即不超過8009萬股,套現32億元左右。
這一波操作給復星醫藥帶來不少輿論困擾。有業內人士指出,復星醫藥的操作可能會得罪不少機構。
事實上,相對先定增后減持的非常態事件,定增破發則更頻繁,截至目前,年內近三成企業定增出現破發。
截至9月7日,214家定增的上市公司中,28.97%的上市公司破發,即其收盤價相較發行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8家上市公司自發行以來,跌幅超過20%。
同時,定增市場降溫。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據Wind數據梳理發現,按定增上市日算,年內已有214家上市公司實施定增,同比下滑36.87%;累計募資4352.41億元,同比下滑12.31%,其中,18家上市公司的實際募集總額超過50億元。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定增數量及金額下滑主要原因是股市低迷。“大半年來只有兩個多月是上漲的,下跌情況下很難成功發行。”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來看,企業定增跟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密切相關,今年資本市場震蕩不斷,無論投資者的交易熱情,還是交易活躍度都出現明顯的下降,反應到定增上面同樣如此。
他還指出,從基本面去看,一季度經濟的基本面下行,企業的盈利能力也相應下降,對于企業本身而言,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估值本身,都不能夠支撐他采取擴張的措施。
下半年以來,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熱情漸顯?
隨著定增市場行情的走勢,機構參與定增的情緒也出現變化。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7日,年內公募基金先后參與了95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
具體來看,上半年,在市場行情影響下,公募基金整體參與定增的熱情不高,其中,3月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的成本總額最高,達58.30億元,而其他幾個月都相對較低。
進入下半年,公募基金參與情緒迎來轉折點。7月和8月,公募基金參與市場定增的成本總額分別達到94.14億元、96.66億元,如今,進入9月一周左右,其參與定增的成本總額已超過11億元。
“7月以來的一波發行與市場稍緩和有關,主要是新能源及一些賽道股抓住窗口發行。”王驥躍表示。
今年以來定增融資的公司,從發行金額來看,寧德時代以高達450億元的募集金額位居第一,徐工機械緊隨其后,實際募資達386.86億元,此外,上海機場、上海醫藥、普麗盛、東方盛虹和大全能源5家上市公司的實際募集金額超過百億。
寧德時代的定增最終22名認購對象獲得戰略配售,包括睿遠基金、財通基金、博時基金、金鷹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獲得配售。
從單只基金來看,華夏磐益一年定開參與29家上市公司的定增,累計成本總額16.47億元,同時,華夏磐銳一年定開C年內參與定增的成本總額達到12.84億元,此外,睿遠成長價值累計參與4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成本總額超過7.7億元,還有興全合潤、睿遠均衡價值三年C等多只基金的參與成本總額超過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和上年同期的606.12億元相比,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的成本總額下滑了37.29%。
黃大智指出,金融資本參與定增的目的是獲利,定增價格相對較低,機構參與定增能夠獲得一個比市場上更加合適的買入價格。
王驥躍指出,年內機構對定增總體上還是積極參與的,尤其是其已經重倉了的股票。
在他看來,定增實際上是提供了一個打折換倉的機會。比如某機構原先已持有大量的某公司股票,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會繼續持有,那么有定增機會的時候,就可以用9折8折甚至更低折扣拿到鎖6個月的股票,替換掉部分現在持有的股票,從而可以賺得差價。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胡萌編輯岳彩周校對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