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財經4月12日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下稱“乘聯會”)發布3月乘用車產銷數據。
數據顯示,今年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57.9萬輛,同比下降10.5%,環比增長25.6%。1~3月累計零售491.5萬輛,同比下降4.5%,同比減少23萬輛,總體走勢低于預期。狹義乘用車產量182.3萬輛,同比下滑0.3%,環比上升22.0%。1~3月狹義乘用車累計生產536.1萬輛,同比增長11.0%。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一季度乘用車零售銷量不及預期,主要是由于3月份當月的銷量下滑所致。目前吉林、上海、山東、廣東、河北等地經銷商進店和成交都受到影響、各地疫情管控措施的變化對物流效率造成一定影響,因此乘用車零售損失較大。
近期,受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因素影響,多家整車企業上調產品售價,引發業內外廣泛關注。
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5.5萬輛,同比增長122.4%,環比增長43.6%。1~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19.0萬輛,同比增長145.4%。
其中,比亞迪銷量位列第一,達10.43萬輛,特斯拉中國3月銷量6.58萬輛,排名緊隨其后。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車、廣汽埃安分別銷售5.12萬輛、2.18萬輛和1.03萬輛。
造車新勢力方面,小鵬汽車3月銷量1.54萬輛,哪吒汽車銷量1.20萬輛,理想汽車銷量1.10萬輛。
崔東樹認為,汽車消費的供需核心調節手段是價格。目前新能源車的消費者的剛性需求較強,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因此小幅的價格變化不會明顯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需求。同時,新能源車漲價前的訂單價格鎖定,也形成了早訂車的鎖定價格便宜的結果,引發更多消費者跟風搶訂的新局面。
他表示,目前來看,上游的原材料漲價不會持續,同時從世界范圍來看,在“缺芯少鋰”的情況下,中國車企的發展不僅沒有遭遇太大損失,反而在強力自救和監管部門協調的過程中取得了超強的市場成績。綜合來看,“缺芯短鋰”的背景下,中國汽車行業的世界地位會更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