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成本沖擊是企業的必備技能。
位于乳業上游的奶源企業,則要時刻盯緊豆粕、玉米等飼草料的價格波動。
4月2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的3月份第5周畜產品和飼料集貿市場價格情況中,全國豆粕平均價格4.91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0.6%,同比上漲33.8%。
受到外部環境影響,飼草料成本節節攀高,成規模的奶源企業還可通過規模優勢逐步化解成本壓力,但是中小型企業面對走低的奶價以及走高的成本,只能面面相覷。隨著中小型奶源企業壓力驟增,奶源行業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或將持續上演。
近日,現代牧業、優然牧業以及下游企業發布的財報也凸顯出成本壓力。
上游在與成本激戰的同時,下游乳企也要抵抗原料奶價格上漲產生的影響,提價成為保存利潤的一種手段。
成本壓力逐層傳導
“降本增效,提質增效”是企業經常喊出的口號,可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控制成本成為上游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奶源企業所需要的飼草料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越發明顯。
有牧場經營人士告訴記者,4月7日豆粕的出廠價集中在4300元/噸至4400元/噸,較上個月上漲了1000元左右,并且上述價格沒有包括到各地區運費和經銷差價。
現代牧業CFO朱曉輝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飼料成本無論與歷史同期比,還是從成本占比來看,都出現了大幅上漲。目前豆粕價格飆漲,玉米漲幅雖然較小,但是也超出預期,這兩個因素驅動牛奶制造成本的上漲。
現代牧業亦在年報中指出,公斤奶成本(不包括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為2.67元/公斤,同比增加0.38元/公斤,主要是飼料成本上漲所致;公斤奶直接飼料成本為2.11元/公斤,同比增加0.34元/公斤。
優然牧業原料奶公平值調整前原料奶業務的銷售成本由2020年的40億元增加39.6%至2021年的55.9億元,優然牧業坦言成本增長主要由于原料奶業務增長,奶牛數量增長,原料價格上漲等原因所致。
“頭部奶源企業具有規模優勢,可以拉低成本,奶牛單產也高于其他中小型牧場,所以頭部奶源企業還是有利潤的。”上述從業人士指出。
產業鏈源頭成本的上漲也將傳導至下游企業。
蒙牛總裁盧敏放在業績說明會上坦言,如果從現在的毛利率來講,的確體現出奶價對蒙牛的影響,毛利率較2020年下降1.0個百分點。這其中蒙牛已經消化了大部分奶價所帶來的影響,所以最后蒙牛毛利率下降是在相對較低的程度。
光明乳業在2021年也陷入毛利率下滑的漩渦。光明乳業液態奶毛利率為27.15%,同比減少3.57個百分點;其他乳制品毛利率為4.47%,同比減少5.32個百分點,下滑原因均為原材料成本上升。
隨著成本壓力越發明顯,部分乳制品企業已經通過漲價來抵消影響。
三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鑒于目前市場環境影響,導致原料奶及其它相關原輔料成本持續上漲,因此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了調整。
有接近蒙牛的人士告訴記者,“蒙牛有部分低溫產品出廠價進行小幅度的上調,但預計終端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
“低溫酸奶部分產品進行了調價,主要是基于公司產品進行了進一步的結構升級,和目前全球(大宗)原輔材料、包裝等價格的普遍上漲給公司成本帶來壓力,影響到產業鏈上下游健康穩定、有序發展,酸奶部分產品價格體系進行小幅調整。”伊利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擴張或將持續
盡管成本承壓,作為乳業“彈藥庫”的奶源企業在2021年具體表現究竟如何?
處在蒙牛奶源板塊核心地位的現代牧業在2021年總收入達70.78億元,同比增長17.6%,現代牧業擁有人應占溢利錄得10.19億元,同比提升32.3%。其中,原料奶銷售總收入為70億元,同比增長16.4%。
背靠伊利的優然牧業也披露上市首年業績,實現營業收入153.46億元,同比增長30.3%,其中,原料奶業務收入95億元,同比增長36.4%;經調整歸母凈利潤20.4億元,同比增長49.1%。
從現代牧業與優然牧業的業績表現來看,頭部奶源公司在2021年有明顯的漲幅。
乳業專家宋亮告訴記者,上游奶源企業經歷了大概四年的低谷期,也就是2014年至2018年期間行業進行深度調整,奶牛減量。2019年奶價開始回升,奶源企業進入盈利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規模化程度開始進一步提高,同時國家鼓勵牧業發展,所以在2019年以后,頻繁出現上游整合的現象。
他進一步指出,截至2021年,以伊利、蒙牛為首的大型乳制品公司整合大量的牧業公司,也就是在2021年牧業公司的盈利到達高點,雖然其中有成本上漲等干擾因素,但是奶價上升依舊帶來可觀的利潤。
現代牧業也在公告中強調,原料奶銷售總收入增長主要受益于原料奶平均售價上漲及原料奶銷量增加。
數據顯示,現代牧業2021年原料奶平均銷售單價為4.41元/公斤,同比增長6.8%;優然牧業原料奶平均單價從2020年的4.6元/公斤增長6.5%至2021年的4.9元/公斤。
有乳業觀察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實從去年下半年到目前奶價是處于下降的狀態。
截至3月份第5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4.17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2%,同比下降2.3%。
另有牧場經營人士告訴記者,中小牧場牛奶銷售不受控,大多沒有定價權,今年奶價下滑,原材料成本又持續上漲,經營壓力比以往更大。疊加疫情,很多物資跨省,跨市運輸也很困難,更不用說中小企業對原材料的議價能力。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往年奶價下調時,最起碼飼草料成本也沒有太大漲幅,對于中小牧場來說,今年是雙重壓力并存。”
“從長期來看的話,日產10噸以下的牧場壓力是比較大,無論是采購、技術還是運營方面。”亦有國內某大型牧場相關負責人指出,“規模在500頭以上的牧場比重會逐漸加大,到2024年會到80%左右。未來這些中小牧場可能會聯合建設新牧場,提升規模,或者可能與一些有實力的牧場進行合作。”
近年來,乳企在奶源端“招兵買馬”從未停歇。蒙牛收購中國圣牧,旗下的現代牧業又相繼收購中元牧業、富源國際;伊利持股的優然牧業赴港上市,優然牧業又出手收購中地牧業等。
在獨立成規模的牧場日漸稀少以后,中小型牧場將成為頭部牧場的新目標。
現代牧業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幾個月可能是現代牧業低成本擴張的時間窗口,會進行一些收并購,但是不會用重資產的并購方式,而是做一些參股、控股或托管經營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