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2月25日電(韓婕 常嘉路)作為實現歷史上第一屆碳中和的冬奧會,2022年北京冬奧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政策、資源等多重力量,向世人證明中國此前承諾“雙碳”的戰略雄心,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經濟增長與低碳轉型兩方面做到了有效平衡的重大創舉。多位冬奧與綠色金融知名專家25日在“碳中和2060與綠色金融論壇(2022年春季)”上,熱議碳中和中國行動方案,講述冬奧背后的綠色故事。
與會專家表示,對中國來說,奧運會期間綠色金融的象征意義已遠遠超過其實際金融價值。借助綠色金融的支持,2022年奧運會基于中國長遠環保主義的愿景,催化了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性根本變化。
專家一致認為,通過此次冬奧會,中國有理由向全球證明其在綠色金融、綠色能源等方面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也借此機會正式向全球展示其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文在會上表示,綠色金融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實現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的重要支撐因素。
中國建設銀行原副行長黃毅認為,中國開啟了以“雙碳”目標為頂層設計的綠色低碳發展戰略部署,多年來成效顯著,而本次“綠色冬奧”的順利舉辦,離不開綠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未來應繼續發揮綠色金融的國際可持續屬性,進一步推動中國碳中和理念走向世界。
在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看來,從碳排放權交易、CCER、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碳中和債等角度分享了2021年作為碳中和元年的綠色金融發展現狀與進程,以北京水毛茛為例介紹了綠色金融對北京冬奧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支持。
從林業碳匯的角度來看,中國林業產權交易所常務副總經理高俊峰認為,發展林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從盤活林業資產、發展林業產權交易等角度介紹了林業碳匯對于碳中和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通過發展林業碳匯推動冬奧實現碳中和。
談及本屆北京冬奧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前副院長、總工程師、研究員夏青認為,此次綠色冬奧在給環保人帶來自豪感的同時,也增添了新的環保責任,并呈現出環保朋友遍天下的新局面。
結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處長劉新平在會上表示,本屆北京冬奧會是第一屆從籌辦到舉辦全面落實《奧林匹克2020議程》可持續性要求的奧運會,并從北京標準、碳中和、低碳場館、超低耗能建筑、低碳能源等角度分享了北京冬奧的綠色低碳成果。
中環聯合認證中心副總經理劉清芝進一步從碳中和管理、抵消措施、碳排放核算、技術減排措施等角度,分享了北京冬奧會碳中和行動的具體路徑。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大學體育部主任、人文北京(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樹旺在會上分享了雙奧綠色辦賽理念與冰雪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介紹了雙奧的綠色理念與綠色行動背景,以及從大眾參與的視角解析了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發展基礎,并提出了后北京冬奧時期的冰雪運動大眾參與的對策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