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2月25日電 2月24日,上海“五個新城”轉型示范引領項目——奉賢區“數字江海”正式開工。總規模超兩千畝的“數字江海”將建設為“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成為奉賢新城“北大門”的新地標。
圖為“數字江海”效果圖
空間垂直功能的新探索
“開發團隊常把這兩千多畝土地比作一塊‘大衣料子’,我們要精心裁剪一身‘好衣服’,給奉賢新城穿上。”江海數字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凌宇介紹說,“數字江海”不僅是有城市功能配套的產業園區,更是可以入駐產業的微型城市。多樣化城市功能和產業功能將高度集聚,單棟建筑將具有復合的垂直功能。“一棟大樓內,一樓可能是企業展示空間,二樓可能是研發中心,三樓是辦公空間”。
據悉,“數字江海”共有七期地塊,預計開發周期將達十年。楊凌宇表示,面對這樣一個擁有百萬開發體量、耗資百億的項目,如何走好從規劃到實施的關鍵一步,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為此,團隊采用了“規劃實施總控”的開發管控方式,可以覆蓋傳統開發工作的盲區,讓各地塊、各開發階段都可以順利銜接。
圖為“數字江海”施工現場
在項目總計2060畝的土地上,有25塊建設開發用地、600畝綠地水系、15座市政及景觀橋梁、10公里市政道路、各類市政設施及錯綜復雜的地下管網。江海數字公司總經理助理潘嶸嶸表示,開發過程必然要涉及大量市政公用設施及空間,面臨多界面、多階段的協同問題,這大大增加了項目開發的復雜程度。“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地塊開發,而是打造一座反映城市綜合實力的數字化國際產業城區。”
“地上有多繁忙,地下就有多繁忙”是“數字江海”建設現場的真實寫照。江海數字公司規劃設計經理何其甲認為,地下空間不是地上的“影子”和輔助,是整個城市的重要一部分。“未來,可能地上是居住公寓,地下是菜場超市、家庭倉庫,甚至幼兒園出入口”。
此外,“數字江海”的地下部分還將成為上海第三個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場景的組成部分。目前,上海已有的兩個測試基地都基于場外道路測試,而地下測試數據仍為空白。地下城建成后將解決自動泊車等智慧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問題,推動實現微縮城市級的自動駕駛示范。
從“土方平衡”到“綠植平衡”
在工程建設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土方平衡”。指的是通過有計劃地平衡場內土方量,實現利用最大化,達到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目前,“土方平衡”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但奉賢在“數字江海”的建設過程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實現“綠植平衡”,不僅要“不出一方土”,還要“不出一棵樹”。
如果說“數字江海”是“云端造城”,那么“綠植平衡”的基礎則是樹木的“數字化”。據介紹,早在2019年,開發團隊就與臨港集團展開合作,利用無人機傾斜攝影等前沿地理信息技術,對土地現狀進行數據采集。目前,共采集了75780張照片,包括36000余棵不同種類的綠植,為項目范圍內的6366棵香樟、3330棵桂花都一一建立了“檔案”。
通過“數字江海”的數字孿生平臺,施工單位可以精準統計每一次挪樹的數量,設計單位可以快速甄選出所需樹的方位。后期樹木養護、美化,可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
圖為數字江海數字孿生演示
“綠植平衡”只是項目全面應用“數字化”的一個縮影。未來,“數字江海”各類規劃及分地塊的建筑設計方案的審批工作都將在數字平臺上進行。這將大大簡化審批流程,提升開發效率,保障十年開發計劃能順利推進。
除此之外,“數字江海”在建設過程中還探索引入“元宇宙”技術,打造更廣泛意義上的“云端之城”。目前,開發主體已和國產領先的3D虛擬建筑開發商風語筑達成合作,在“數字江海”的建設階段,簽約企業就可以先在元宇宙中入駐。
“我們無法一夜之間造出一座城,也無法請千里之外的人參觀‘數字江海’,但是在元宇宙,就有可能實現。”風語筑公司副總經理宋華國說。(鄧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