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總量達到900萬戶以上,每萬人口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數達到全國平均水平12件,十大新興產業質量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近日,《安徽省“十四五”市場監管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

“十三五”期間市場主體總量翻倍
“十三五”時期,全省市場監管體制發生歷史性變革,市場監管職能作用更加突顯,“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格局初步形成。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省市場主體總量從“十二五”末的275.92萬戶增加到587.82萬戶,從全國第十三位上升到第九位,變“總量居中”為“總量靠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和每萬戶市場主體注冊商標擁有量分別達到15.4件和1494件,比“十二五”末增長258.14%和111.32%,知識產權綜合實力保持全國前列。培育“質量強縣(市、區)”32個、各級政府質量獎企業680家;培養首席質量官1.11萬人;建設國家級質檢中心23個、省級質檢中心77個;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食品安全工作2019、2020年度連續躋身國務院考核A級等次,藥品安全工作獲得2020年度國家考核第一名。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績效考核位居全國前列,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府全覆蓋,累計查處各類市場違法案件20多萬件。《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等一批地方法規修訂實施,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初步形成,“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全覆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安徽樣本”向全國推廣。
制定33項任務20項指標量化
記者注意到,《規劃》提出了市場準入環境更加便捷高效、市場競爭秩序更加公平有序、市場消費環境更加放心滿意、市場供給質量更加綠色優質、市場安全形勢更加平穩向好、市場監管效能全面提至升級等六個目標。圍繞這些目標的實現,《規劃》從市場活力、市場秩序、市場安全等方面,提出了20項具體量化指標。如,到“十四五”末,全省市場主體達到900萬戶以上,每萬人口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數達到全國平均水平12件等。
在具體執行方面,《規劃》從發展環境、競爭環境、質量強省、知識產權強省、市場安全、市場監管制度創新、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等七個方面,提出了33項任務。其中,我省將推進電子營業執照跨省互認和登記許可事項異地辦理、異地取證,實現涉企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全面加強反壟斷執法,加強互聯網平臺競爭檢測,預防和查處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圍繞網絡、老年、農村和金融等消費領域,聚焦預付費跑路、保健品虛假宣傳、非法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加大消費維權力度。深化長三角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實施長三角地區企業登記政策條件、程序方式和服務措施統一的準入規范,推動監管執法聯動、技術基礎聯通、知識產權聯保等。
將實施30多項重大改革行動
當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發展,對市場監管提出新的挑戰,也推動著市場監管不斷改革。“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實施30多項重大改革、行動、工程、平臺和項目建設,內容涉及食品安全、平臺經濟、知識產權、質量提升、消費環境、質量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等重點領域。
在重要改革方面,《規劃》提出了“確認制”改革,“證照分離”改革,工業產品生產許可改革,“證照合一”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審評審批改革,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平臺經濟協同化、數字化、常態化監管改革,知識產權保護“一件事”集成改革,電梯維保模式和檢驗檢測方式改革等9項改革。
在重要行動方面,《規劃》提出了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放心滿意消費創建行動,質量提升行動,中小微企業質量提升精準幫扶行動,品牌培育、傳播、保護、利用行動,“百園萬企貫標”行動,知識產權關鍵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區域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知識產權下鄉”行動,“藍天”專項整治行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系列攻堅行動,專區專柜經營提升行動,“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等13個行動。
在重要工程方面,《規劃》提出了重點領域監管工程,放心滿意消費創建工程,六大質量提升工程,質量專業素質提升工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知識產權發展重點工程,藥品安全工程,特種設備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重點人才培養工程,“數智化”市場監管建設工程等10個工程。(王換 記者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