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需要定時體檢,來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態。同樣城市在發展過程當中也需要監測評估它的健康狀況。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明確國內城市將實行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
《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從安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6個維度設置了城市體檢評估的具體指標,涵蓋生態、生產、生活等方面。其中基本指標33項,是各個城市進行體檢評估時必須選用的。還有89項推薦指標,各城市可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和重點任務選擇使用。
記者注意到,許多城市體檢指標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可直觀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和便利程度,通過體檢評估,推動居民身邊“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比如公共租賃住房數、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那么,確定了體檢的各項指標,那么到底怎樣檢呢?
自然資源部表示,準確、簡便、管用的城市體檢評估,以各類權威調查數據為主,居民參與為輔。據了解,第一類權威數據,包括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所掌握的我國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地類分布及利用狀況。
同時,自然資源部還鼓勵各地利用微博、小程序等便捷方式,讓市民來評價城市的健康狀況,高效收集市民意見并動態、直觀、簡明的展現。
目前,北京、山西、安徽、山東、廣東等省級自然資源部門已發文部署全面開展城市體檢評估工作,其他省份也將陸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