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備受重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于“十三五”時期實際。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已有2806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年報。其中,報告期內涉及研發費用支出的企業共有2511家。從整體來看,這2511家上市公司2020年實現研發費用支出合計約為6701.68億元,同比增長約18.84%。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的快速增長,主要原因來自于我國目前階段推進的經濟轉型,從勞動力投入和資本投入轉向技術投入方面,企業只有發力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才能夠謀求進一步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
《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數據時注意到,對標“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研發經費投入年均7%增速來看,上述2511家公司當中,2020年研發費用實現同比增長超過7%的公司為1447家,占比57.63%。
分行業(按所屬申萬行業分類,下同)來看,研發費用同比增長超過7%上市公司靠前的行業依次為:機械設備(179家)、電子(152家)、醫藥生物(148家)、化工(144家)、計算機(122家)以及電氣設備(102家)。
對此,淳石資本業務合伙人楊如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幾類行業大多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作為具有高技術含量的重資產業務,其需要投入的資金量巨大。事實上,從研發費用投入的多少往往就能看出一家公司追逐先進技術的決心有多大。
“在新舊經濟轉化的政策催化下,機械設備、化工、電氣設備等行業的新經濟轉型也是大勢所趨,隨著經濟轉型,新模式代替舊模式,新業態代替舊業態,新技術代替舊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代替舊材料舊能源、實現數量增長型向質量增長型,積極進行產業升級成為了諸多上市公司必須面臨的問題。”楊如意進一步表示,《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中的四項工程,包括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建設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業強基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均直接或間接與這些產業有關,原料制約、環保制約、工藝制約,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創新對行業來說至關重要,企業提高研發投入的現象也會變得更加普遍。記者 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