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近三成“90后”“00后”消費者每月花400元喝新式茶飲,由此也催生出了千億級的現制飲品市場規模。
在這背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奶茶對健康的影響。日前,央廣網記者在北京、鄭州多家奶茶店走訪調查,并抽取相應比例奶茶樣品進行檢測。調查發現,市面上不少大眾熟知的品牌存在“無糖”奶茶仍有糖、用奶精混淆鮮奶、含有咖啡因未提示特殊人群等現象。
此次參與試驗的奶茶來自CoCo都可、一點點、米芝蓮、鹿角巷、喜茶、奈雪的茶6個品牌,檢測指標涉及總糖、咖啡因、蛋白質、脂肪等8項指標。因現制現售飲品并沒有相應“國標”,本次實驗采用多地消保委奶茶檢測使用的“GB/T 21733-2008《茶飲料》”標準。
本次比較實驗樣本(注:奶茶中涉及的總糖、咖啡因、蛋白質、脂肪等8項指標檢測結果均來自河南聚谷檢測。其中,咖啡因、蛋白質指標參照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檢測結果。本次比較試驗結果僅對所購買的產品負責,不代表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規格產品的質量狀況。)(制圖:央廣網記者王勇生)
8杯奶茶含糖量對比圖(制圖:央廣網記者梁爽)
“無糖”奶茶是否真的無糖?
實測鹿角巷“無糖”奶茶含糖22克
隨著人們不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糖、少糖產品越來越受到大眾追捧。
記者走訪發現,很多奶茶店店員都表示可以做“無糖”奶茶,還有部分店員默認“無糖”就是“不另外加糖”。另外,在外賣平臺,部分奶茶品牌“甜度”一欄也有“無糖”“零糖”選項。
“無糖”是否絕對零糖?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規定,“無糖”的要求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
但從檢測結果看,并沒有符合標準的“無糖”奶茶,所有檢測樣品均含有總糖。其中,甜度為“無”的一杯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含糖22g,遠高于上述“無糖”標準。
記者關注到,2018年6月1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現制現售奶茶果蔬汁監督管理的通知》提到,產品宣傳中使用“無糖”“低脂”“鮮奶”“現切水果”等內容的,要與實際相符。
有奶茶店店員告訴記者,“無糖”奶茶是指制作過程“不另外加糖”,但奶茶中物料本身可能含糖。對于一些只能食用無糖食物的特殊人群,“無糖”的宣傳是否會對其產生誤導作用?
“設置或標注‘無糖’選項,就必須保證產品真的達到無糖標準,否則就涉嫌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甚至構成欺詐,消費者可以依據消法或食品安全法要求懲罰性賠償。”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外賣平臺上,鹿角巷、CoCo都可、喜茶(順序從左到右)均有“無糖”“零糖”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全糖、少糖、半糖、三分糖、不另外加糖......類似這樣的甜度分類,在奶茶店里很常見。但當記者問及這些甜度是否對應具體含糖量時,店員要么稱“差別不大”,要么告訴記者“以消費者口感判斷”。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這樣模糊的甜度分類,幾乎已經成為奶茶市場上甜度的“現行標準”。
“這已經是行業的一個潛規則。”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細分的甜度標準看上去好像很專業,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但事實上,甜度到底是七分還是五分,很難憑口感判斷,更多的是一種營銷手段而已。
而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人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而檢測結果顯示,一杯一點點波霸奶茶正常糖就含糖35.5g,一杯米芝蓮港式現拉絲襪奶茶常規糖含糖26.5g。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黃越告訴央廣網記者,從檢測結果看,所有被檢奶茶的蛋白質含量普遍較低,從側面反映出牛奶成分含量較低,所以這次實驗可以將測得總糖近似看待為添加糖,從膳食指南的建議來看,可以認為是含糖量較大。
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中國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王思露表示,市售奶茶之所以好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含有較多的糖類物質,而飲用過多的奶茶就會攝入較多的糖類物質,糖攝入越多,機體患肥胖、高血糖、糖尿病、痛風等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奶精混淆鮮奶
CoCo都可、一點點等被測奶茶蛋白質含量均偏低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商家打起擦邊球,在菜單上模糊概念,將鮮奶與奶精(植脂末)制作的奶茶混為一談,使消費者誤以為其產品均為牛奶制成。另外,目前市售現制奶茶包裝杯上,均沒有標注任何營養成分表,消費者無法了解一杯奶茶到底包含什么成分、多少成分。
其中,記者走訪北京豐臺、西城等地包括CoCo都可、一點點、米芝蓮等數十家市面上常見的奶茶店,多數店主對奶茶中的牛奶成分“含糊其辭”。2月24日,在CoCo都可北京豐臺永旺夢樂城店,記者看到,有三四個人在排隊購買奶茶。當記者問及奶茶成分時,一位店員指著柜臺上放著的兩箱物料明確地說:“成分全是牛奶。”記者看到,物料箱上寫道:“乳源純正、安心美味”。隨后,當人流散去,記者反復詢問是否全部品類均使用牛奶時,對方又稱:菜單上第一排用的牛奶,別的不是。
記者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方式,購買了包括CoCo都可在內的6家品牌奶茶店8款現制奶茶,通過檢測發現,奶茶的蛋白質含量普遍不足。其中,一杯市售500克CoCo珍珠奶茶、一點點波霸奶茶、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三款奶茶蛋白質含量均不超過2克。上述品牌檢測含量是否合理?王思露解釋道:“我們國家對液體奶茶中的蛋白質沒有限量標準,特別是‘現做飲品’。若據我國GB/T 21733-2008《茶飲料》參考,蛋白質含量標準不得低于0.5g/100g。”
那么,根據實驗結果,一點點、CoCo都可、鹿角巷均未達到以上標準。
8款奶茶蛋白質、脂肪含量對比圖(制圖:央廣網記者梁爽)
某奶茶品牌加盟店兼職人員告訴記者:“都要加奶精(植脂末)勾兌的,這樣喝起來更順滑,不然就沒有奶茶味了。”
為了解其他奶茶企業的制作方法,記者以加盟為由,咨詢某電商平臺上一家售賣“一點點”飲品的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對方稱用奶精代替牛奶,成本就低了,每杯奶茶的利潤可達60%左右。“不會被發現的,都這么弄。”該人士稱。
陳音江表示,食品標識應當標注食品的成分或者配料清單,不標注食品成分和配料清單,或者出現用奶精混淆鮮奶的情況,明顯違反了食品標識管理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從健康角度,王思露則解釋道,植脂末主要是植物油人工氫化制作而成,它可能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認知障礙癥的風險,或影響兒童神經系統發育等。
米芝蓮咖啡因含量最高
多款奶茶含有咖啡因未提示特殊人群
記者走訪還發現,與瓶裝飲料不同的是,目前市面上多數現制現售奶茶在外包裝上均沒有任何配料信息或者營養標簽信息。
以咖啡因為例,抽檢中,記者發現,Coco珍珠奶茶、一點點波霸奶茶、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等全部被檢奶茶中均檢測出了咖啡因。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南鄭州與北京分別購買的米芝蓮港式現拉絲襪奶茶,其檢測結果均顯示咖啡因含量最高,分別達795mg/kg、728mg/kg。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根據GB/T 21733-2008《茶飲料》標準,為了保證包裝類調味茶飲料(包括奶茶)中“茶”的成分,標準要求咖啡因含量不得低于35mg/kg,但未設上限。此外,王思露分析稱,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認為,健康成年人單次攝入200毫克、全天攝入400毫克咖啡因不會引發安全問題,但單次攝入咖啡因超過500毫克可能會引起一些問題。大量攝入咖啡因會導致焦慮、不安和失眠。
“任何物質拋開劑量后看待毒性,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對于奶茶同樣如此。”王思露談到。
8款奶茶咖啡因含量對比圖(制圖:央廣網記者梁爽)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消費者對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并不知情。記者走訪的包括CoCo都可、一點點、米芝蓮等多家店鋪中,均未在門店、商品包裝的顯著位置給出類似“奶茶含有咖啡因,老人、兒童、孕婦不建議過量飲用”的“溫馨提示”。
王思露稱:“孕婦每日咖啡因的攝入量不得超過200毫克,否則可能會危害胎兒健康。對于兒童等特殊階段人群,應該刻意拒絕或嚴格限量。”
2月25日,央廣網記者就咖啡因含量明顯較高的問題致電本次檢測購買樣品的米芝蓮河南鄭州某店,店員稱,沒有任何咖啡因,但里面純茶濃度特別高,晚上購買會提醒顧客影響睡眠等。而對于咖啡因含量超過700mg/kg,米芝蓮官方客服回應記者稱:“直營店會提醒的,但北京和河南地區都是加盟店,沒提醒孕婦等群體的話,那問題出在具體門店上,今后檢查會敦促他們。”
現制奶茶標準缺失
專家呼吁盡快出臺奶茶“國標”
受訪專家認為,現制奶茶的種種現狀,根源在于行業標準缺失,建議進一步細化有關奶茶行業標準和監管細則,呼吁盡快出臺國家標準。
記者關注到,目前使用的GB/T 21733-2008《茶飲料》標準于2008年出臺,將茶飲料分為茶飲料、調味茶飲料、復(混)合茶飲料等三類,并對一些茶飲料的理化指標進行了規定。記者還從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查詢獲悉,上述標準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因此,對于市面上奶茶成分到底應該遵循何種理化指標,目前沒有判斷標準。
《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數據顯示,2021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預計會突破1100億元。面對日益發展壯大的奶茶行業,陳音江認為,確實應該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規定,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而就在近日,上海市場監管部門突擊檢查了部分奶茶店,結果全部存在操作不規范問題。在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看來,這樣的“團滅”結果既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朱丹蓬稱,現在中國市場上的奶茶已經進入了細分賽道,價格從幾塊到幾十塊錢不等,這也就說明成本、食材選取上肯定有區別。而且目前對奶茶成分構成沒有國家標準,所以企業的操作空間就比較大一些。
朱丹蓬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是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執法,主要檢查奶茶店衛生這一塊,但是從奶茶本身的理化指標這塊,還沒有處罰依據。
“目前奶茶行業監管主要還是依據食品安全法以及有關食品安全標準。”陳音江說,奶茶行業經營主體分布廣泛,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不夠強、相關部門的日常監管也亟待加強。
陳音江建議,進一步細化有關奶茶行業標準和監管細則。同時,奶茶企業不能只顧策劃網紅營銷,吸引消費者眼球,而要把精力和成本花在提升產品質量上。朱丹蓬呼吁,盡快出臺奶茶行業相應國家標準,讓現制奶茶標準缺失的情況有法可依。(記者王晶 梁爽 王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