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無疑是國內最賺錢的行業,截至去年底,36家上市商業銀行總收入合計5.05萬億元,利潤總額合計2.05萬億,收入占兩市總營收的十分之一,利潤總額占比更是高達39.52%。銀行員工手捧金飯碗,讓其他行業從業人員無比羨慕。
不過,8月5日,金融圈開始瘋傳國有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要大幅降薪,其中中信銀行(601998,股吧)降薪20%,建設銀行降薪30%。緊接著,四大行集體否認降薪傳聞。那么,銀行業降薪的空間大嗎?未來大致會如何降薪?
銀行員工平均薪酬是其他行業的2倍
Wind數據顯示,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擁有36家上市銀行的銀行板塊2019年末共有243萬員工,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給員工的現金合計為7806億元,平均每位員工32.1萬元,無論從業人員數量與平均薪酬在所有一級行業中均排名第一。相比28個行業的平均薪酬的平均數16萬元、中位數14.55萬元,銀行業平均薪酬是平均數的2倍、中位數的2.21倍。排名第二的是包括保險與證券行業的非銀金融行業,平均每位員工26.84萬元。前二名均屬于金融行業,說明金融業既是最賺錢的行業,同時也是員工收入最高的行業。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給員工的現金項不但包括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各種津貼和補貼等;還包括為職工支付的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險基金、補充養老保險、企業為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支付給職工的住房困難補助,以及企業支付給職工或為職工支付的福利費用等,而且是按稅前計算,所以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到手收入。即便如此,整體上銀行人員的收入還是遠高于其他行業,行業薪酬存在下降空間。
銀行內部結構性降薪是趨勢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國內多數行業營業收入出現明顯下滑。現在國內疫情雖然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經濟活動尚未恢復到正常狀態。而且國際上疫情仍處于上升狀態,在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成功且批量生產之前,疫情仍有反復的可能,所以國內經濟何時全面回歸正常狀態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短期難見緩和,中國許多外向型制造業可能被迫轉向國內市場。但國內工業品消費市場已經趨于飽和,這就需要從有效提振國內消費能力,擴大民眾消費需求等方面采取措施。
綜合上述背景因素,國家從長遠考慮,要求金融系統今年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目的就是通過讓效益好的金融業反哺效益欠佳的制造業,并通過各種降費措施紓困中小微企業,達到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目標。
因為銀行有降費節流的迫切需求,行業整體降薪或將不可避免。不過,銀行從高管到基層員工的收入差距在十幾倍甚至二十幾倍以上。在一些地方,普通基層員工月收入約2000-3000元,而高管的工資通常是2萬至3萬元起;普通員工年終獎也就一、二萬元,而高管會達到三、五十萬,另外在各大項福利方面的差距也非常大。事實上,銀行業部分高級崗位的工資水平遠遠超過2015年中央出臺的央企高管薪酬不得超過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7-8倍的規定,行業內“貧富差距”較大。所以,銀行業優化薪資結構,減少級別差距是未來降薪舉措的重點方向。記者 | 侯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