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盡善盡美”,鄭州市上街區建業聯盟新城的物業辦公樓內,建業集團負責人題寫的八字寄語格外醒目,樓道的一側懸掛著建業物業“六個認同”的承諾,第一條是客戶認同“品質生活,精神富足”。而業主王先生既無法感受到“物業管理盡善盡美”,更無法體會到“品質生活,精神富足”。
孩子頭部的傷口
6月22日18時許,他兩歲的兒子途經建業聯盟新城別墅區23號樓102門口車庫位置時,被外墻體脫落的十余斤重的石材砸中頭部,隨即被送至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緊急救治,后轉至鄭州市兒童醫院接受治療,受傷處縫了三針,醫生診斷為:顱內有可見的小泡樣氣體密度影;右顱額頂部皮下血腫;右顱額頂骨骨折。
孩子頭上被砸出棱形的傷口
建業聯盟新城是上街區知名的高檔住宅小區,有“別墅104套,洋房456套”,號稱“坐擁上街60年城區配套,隨心掌控事業與生活的轉換。與近千萬人口的城市喧囂保持距離,與堵車、噪聲、粉塵保持距離,與湖畔、森林、鳥語、花香為鄰,成就守望城市的靜謐桃花源”。
“就是基于對建業品牌的信任和文化理念的認同才購買了聯盟新城的房子。”王先生毫不掩飾對建業品牌的信任,他在鄭州的房子也是建業開發的小區。但孩子出事后,所在小區的建業物業無人管、無道歉、無解決的“三無”狀態,讓他的信任打上了問號。
在王先生提供的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孩子剛受傷時頭上棱形的傷口。王先生說,醫生告訴他,如果以后孩子乘車、腦部晃動幅度大,都可能產生頭暈等癥狀,嚴重的會對腦部產生損傷,要對此做好心理準備。
“受傷后,兒子明顯比以前嗜睡和愛哭,女兒都說弟弟是個懶蟲,又瞌睡了。”事發后,王先生及家人向物業提出三條消除安全隱患的要求:排查整改墻體松動的石材;清除小區隨意堆放的建筑垃圾;湖邊安裝安全防護欄。
事發一周后,物業清理了事發現場脫落的石材和地上血跡,并對小區的別墅區展開了安全隱患排查和加固措施——用結構膠將摔碎的石材和脫落的石材重新黏合到墻上。
已發現100多處石材脫落松動
這并不是小區墻體石材第一次脫落,多名業主向記者證實,他們車庫外墻的石材發生脫落,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受傷。
小區已發現100多處石材松動現象
王先生6月30日拍攝的多段視頻顯示,一根手指觸動外墻上的石材,就會出現明顯的晃動。在現場記者看到,住戶大門口、車庫的門口的石材縫隙涂抹著黑色的固體,有些石材還是脫落狀態,有些依然開裂著一個大縫隙。
有些石材還是脫落狀態
建業物業負責該小區的物業經理張彥軍說,事發后,物業對小區別墅區和洋房區域進行了安全隱患的排查和加固,目前排查出100多處石材脫落松動的安全隱患,也正在采取結構膠加固的方式進行初步處理。后續整改也在溝通三個方案:和公司總部溝通維修方案和計劃;和房管部門協調維修資金;申報公司內部關于小區整修的“琢玉計劃”。對于何時能夠徹底消除小區的安全隱患,他給出的回答是,正在溝通。
多名業主私搭亂建
對于物業經理的回答,王先生顯然不滿意,他認為,結構較簡單的縫隙填充并不能有效解決安全隱患,頂多是對安全隱患的“美化”,“誰也不能保證哪一天哪塊石材不會砸到自己頭上”。
在小區,記者發現了另一個奇怪的現象,多個別墅業主未經規劃部門許可私搭亂建,原有五六百平米的房子,硬生生“長”到了一千多平米,有些已經加蓋完成,有些還正在施工。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戰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