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的投資模式,購買商鋪不失為是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種有效投資手段,社會上也有著“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以收廢品為生的袁付得夫婦,本想著買一套商鋪能夠“老有所依”,投入了畢生積蓄后卻發現,買來的這套商鋪竟然成了老兩口的“心病”。
駐馬店夫婦收廢品攢錢 100多萬全款購買商鋪
袁付得老漢今年55歲,26年前,他帶著老婆孩子從老家駐馬店到新鄉市討生活,收了一輩子廢品。初來新鄉,地下室、簡易棚都住過,饅頭就著咸菜吃,這些苦袁付得夫妻倆吃得一樣多。靠著吃苦耐勞,夫妻倆逐漸在新鄉站穩了腳跟,三個孩子也在新鄉安了家。
收廢品雖然臟累,但每個月的收入也不錯。袁付得想,如果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商鋪,還能靠著每月固定的租金頤養天年。三個孩子成家以后,袁付得老漢就決定購買一套商鋪,預備養老。
2018年8月份,袁付得夫婦看上了正在開發的新鄉國際五金機電城項目。開發商為新鄉市永和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沈陽世創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經過考察后,袁付得夫婦向開發商全額支付了102萬余元的購房款,購買了上下三層、建筑面積144.21平方米的12-12號商鋪。
三層樓板均發現裂縫 澆上水屋內成“水簾洞”
雖然交房被延期,但2020年6月交房時,忙得脫不開身的袁付得趕快安排兒子袁登攀前去收房。在物業中心,袁登攀在各種文件上按要求簽了字,隨后領到了新房的鑰匙,在物業人員的帶領下來到新房,在接下來的驗房過程中卻發現了大量問題。
“最明顯的是每層的樓頂都被維修過,密密麻麻的后期修補痕跡特別明顯。”袁登攀稱,上到3樓以后,輕微的跺腳就能感到樓板抖動,仔細觀察后發現有兩條裂縫,這些問題都被物業人員解釋為“建筑通病”,稍微修復即可。
袁登攀咨詢過專業人士后,再次對每一層的樓板進行了仔細檢查,結果發現每層均有裂痕。提著桶延裂縫澆水,幾分鐘功夫,順著數米長的裂縫漏到樓下,滴滴答答的,讓人好似進了“水簾洞”。
維修方案不被業主認可 施工人員卻偷偷維修
面對發現的問題,物業、開發商與袁登攀一家進行了多次協商,也給出了維修方案,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并不被袁登攀一家所認可。隨后,袁登攀一家將新房存在的問題向新鄉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進行了投訴。
7月6日,袁登攀到新房查看,卻發現屋內多了施工的架子,地面也有涂抹水泥的痕跡。在沒有同意維修方案的情況下,卻有工人進入室內進行維修,在袁登攀看來,這是施工方在毀滅證據。
7月7日上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到現場進行了采訪。在袁登攀的追問下,物業工作人員稱,因為有專業的質量檢測人員前來進行檢測,所以租來施工的架子,用于近距離觀察、檢查樓板,并不是要對房子進行維修。
隨后,一名施工人員主動來到現場,承認是自己手下的工人私自進行了修補。當天下午,袁登攀報警處理,警方目前已經介入調查。
開發商稱交房為“粗裝修”,遺留痕跡不算維修,為了好看屬于裝飾!
在記者的要求下,物業負責人和開發商新鄉市永和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現場。對于樓頂被維修、修補過的痕跡,該李姓負責人解釋稱,現在的房屋交房屬于“粗裝修”,在有裂縫的地方,模板漏漿的地方,做一下裝飾,為了好看,不屬于維修。
對于樓板出現的多條裂縫,該名負責人顯得無法自圓其說,承認屬于質量問題,但同時又辯稱這是建筑通病,強調每個小區、每個建筑單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對于裂縫已經貫穿樓板,在上面澆水,會直接漏到樓下的問題,該名負責人的解釋更是不被業主認可。該李姓負責人稱,因為用的不是抗滲混凝土,如果用抗滲混凝土就不會漏水。“明明是貫穿縫,偏要說混凝土的問題。”袁登攀氣憤地說。
業主認為新房成危房要求退房 開發商:可以維修退房不歸我管
對于新房出現的諸多問題,袁登攀和母親表達了自己的要求,就是退房。“這已經是結構出現問題了,以后稍微用點力樓板掉下來咋辦?這房子我們不敢要,必須退房。”袁登攀說,他咨詢了專業人士,出現這么多的裂縫,這房子存在質量問題。
“建筑工程質量問題哪里都有,我可以給他維修,保證質量達到合格,我只管質量,退房需要找置業協商。”新鄉市永和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李姓負責人現場回應稱,自己雖然是開發商的人,但只負責工程質量,想要退房需要和置業經理協商。
隨后,記者和袁登攀一家來到了新鄉國際五金機電城營銷中心,營銷經理表示,她只負責銷售,客戶手里有合同,按合同辦事就行,至于其它問題,銷售無能為力,隨后起身離去。
明明存在質量問題,物業、開發商等方面各說各話,對于袁登攀一家提出的退房問題避而不談。7月7日上午,在記者的陪同下,袁登攀和母親再次來到新鄉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進行投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監督站已經受理了投訴,并且已經轉交到具體的部門進行辦理,肯定會給一個答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也將繼續關注事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