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銀行還沒準備好證監會的回復,銀保監會的十張罰單便“迎面而來”
進入2020年來,銀保監會對銀行機構違規亂象的整治愈發嚴格。6月23日,銀保監會發布2020年銀行機構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
然而工作要點剛發布,就有銀行撞在了“槍口上”。6月30日,貴州銀保監局一口氣給貴陽銀行(601997,股吧)及該行相關負責人下發了10張罰單。罰由主要因以貸還貸掩蓋不良、以自有資金借道發放信托貸款,用于置換表內資產和承接信貸資產隱秘不良等行為。
《每日財報》發現,即使存在掩飾不良現象,該行的不良率依然高企,近三年持續攀升,截止2020一季度末該行不良率為1.62%,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位居第三。
此外該行自去年以來,高管變動頻繁。令市場詬病的是,在年初推出募資不超過45億元的定增方案后,4月24日收到證監會再融資反饋的11個問題意見,該行至今仍未給出回復。
“頂風作案”,一日收10張罰單
據銀保監會給出貴陽銀行的10張罰單中可以看到,該行的違法違規行為主要涉及7宗,分別為:
(1)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
(2)重要崗位輪崗執行不到位;
(3)理財資金借助通道發放委托貸款,部分資金被挪用于兌付融資人發行的私募債、從部分理財產品中提取投資風險互換金,用于調節收益,剛性兌付;
(4)以貸還貸、掩蓋不良,貸款五級分類不準確;
(5)理財資金投資本行信貸資產收益權;
(6)代為履職超過規定期限,股東出質銀行股份未向董事會備案,違規為環保排放不達標、嚴重污染環境企業提供授信;
(7)以自有資金借道發放信托貸款,大部分用于置換表內信貸資產及承接類信貸資產隱匿不良。
從上述被罰原因可以看出,貴陽銀行此次被罰主要是該行業務上有多種違規行為。
其中,最為嚴重的違規便是以貸還貸掩蓋不良、以自有資金借道發放信托貸款,用于置換表內資產和承接信貸資產隱秘不良這樣的操作。
上市銀行粉飾不良主要是對外隱瞞其真實的資產質量,這樣的行為將直接導致該行披露的信息失真,監管無法獲知其真實的不良信息,還存在欺瞞投資者的嫌疑。
銀保監會在工作要點中著重表示,關于資產質量真實性方面,要關注人為操縱風險分類結果,隱匿資產質量;違規通過以貸還貸、以貸收息、虛假盤活等方式延緩風險暴露,掩蓋不良貸款;違規通過第三方代持、為不良資產受讓人提供融資等方式實現不良資產的非潔凈出表等,對粉飾報表行為進行監管治理。
不良率持續攀升,ROE連續5年下滑
據2020年一季報顯示,貴陽銀行一季度末不良率為1.62%,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位居第三。
公開數據顯示,貴陽銀行不良率持續出現攀升狀態,截至2019年末,該行不良率為1.45%,較上一年度增加了0.1%。而僅今年一季度,不良率繼續攀升至1.62%,比去年末增長了0.17%。
然而,從監管披露的貴陽銀行違規信息顯示,貴陽銀行存在粉飾不良率的行為,所以其真實不良率應當高于此數據,關于此數據是否真實,還要等銀保監局的進一步披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貴陽銀行的ROE已連續5年下滑。
2014年-2019年,貴陽銀行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6.44%、26.37%、21.67%、19.76%、18.88%、17.4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6.29%、26.26%、21.51%、19.47%、18.70%、17.34%。
高管變動頻繁,擬增發再融資
在貴陽銀行收到的10張罰單中,有7張是貴陽銀行領取的,剩下3張則是由貴陽銀行的3位相關負責人領取的。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貴陽銀行更換領導班子后第一次收到如此密集的罰單。
據貴陽銀行的公告顯示,進入2020年以來,該行有兩位高管出現變動。
2月26日,貴陽銀行發布公告表示,收到首席信息官楊鑫先生的辭職報告,楊先生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的任何職務。
4月30日,貴陽銀行表示,該行董事洪鳴先生于2020年4月29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辭職報告,辭去公司董事、董事會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貴陽銀行自去年以來已有多位高管離職,高層在未換屆時大換血。
據《每日財報》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至今,貴陽銀行先后離職12位高管,在2019年7月10日一天內,連發七份公告,宣布公司董監高同日換人。
今年3月,貴陽銀行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數量不超過5億股,募資不超過45億元,新引入包括廈門國貿(600755,股吧)在內3家投資者,該定增方案在3月20日獲得貴州銀保監局同意。
而后,證監會又于4月24日給出了關于貴陽銀行再融資反饋的11個問題意見,要求該行在30日向證監會提交回復意見,但由于整體回復工作量巨大,貴陽銀行申請延期至7月23日前回復。
還沒準備好證監會的回復,銀保監會的十張罰單便“迎面而來”,資產質量不佳,ROE持續下滑的貴陽銀行此次再融資能否成功,《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