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當前 , 現金流成為影響企業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
本次疫情導致很多企業無法正常復工,對中小企業來說,在收入驟降,而房租、人員工資、財務費用等剛性支出不變的情況下,現金儲備和現金獲取能力,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我們以中證500指數的成分股和795家創業板的股票為樣本,把企業分為兩大類:重資產公司和輕資產公司。在疫情出現極端情況,收入為零的情況下,重資產公司可以將固定資產抵押獲得現金,而輕資產公司則主要依賴原有的現金儲備。
我們以中證500指數的成分股和創業板的795只股票為樣本,截至2019H1,我們將(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其他長期資產+存貨)/總資產的比例在 30%以下(不含30%)的企業歸為“輕資產”公司。中證500的成分股中,屬于輕資產公司的有193家,占比39%。創業板中屬于輕資產公司的有409家,占比51%。除去板塊中相同的股票,兩者合計共578家公司。
截至2019H1,與中證500相比,創業板公司留存的現金普遍較少,其中69%的輕資產企業留存現金不超過5億元。
2. 約4%的輕資產中小創企業, 現金流不夠維持3個月
企業的主要剛性支出包括房租、人員工資和財務費用。我們以企業截至19H1 的貨幣資金看作其擁有的現金儲備,假設全年收入為19H1的兩倍,且收入和現金儲備全部用于主要剛性支出,然后分別計算了在全年無收入、全年收入降至30%、降至50%、降至70%和維持100%收入的條件下,企業可支撐的時間。結果如下:
在完全停工的情況下,中證500的193家輕資產企業中,有12家公司(占比 6%)的企業,單靠現金儲備無法支撐3個月。
相對于中證500的公司,創業板的公司規模更小,相應的剛性支出也少。創業板的409家輕資產企業中,在完全停工情況下,有14家公司(占比3%)的企業無法支撐3個月。
所以一旦受疫情影響,2020年4月底之前還不能正常復工,創業板和中證 500 的所有輕資產企業中,合計26家(占比4%)的中小創企業將出現生存危機。
3. 我們認為疫情過后,各行各業會出現馬太效應
我們認為疫情期間,因為限制人員流動,餐飲、酒店、旅游、電影收入幾乎為零;交通運輸、商貿、長租房等行業收入大幅下降。除了服務行業之外,工業制造企業雖然受影響較小,但也并非可以完全忽略。很多企業,因為連續化生產和安全的限制,不能停流水線。但下游客戶如果是小企業,在疫情期間停工是普遍現象。這種差異導致部分工業制造企業面臨需求斷崖。財務費用、人員工資是剛性的,可變成本最多節省一部分原材料,所以總的現金支出壓縮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企業選擇停產,那么未來重新恢復產能、恢復庫存需要時間,很可能市場份額被大企業搶走。所以,疫情會放大企業資金實力弱,導致供貨不穩定的弱點。疫情過后,行業面臨新的一輪洗牌,強者更強,弱者或被淘汰。
所以我們認為,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放大了企業的優點和缺點,加劇各個行業內部的分化。現金流充裕的企業,在復工速度、穩定客戶、吸引人才等各方面都有優勢,疫情過后,會出現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
4. 輕資產公司占比較高的行業中,現金儲備最充足的
中證500的公司中,醫藥生物、傳媒、計算機、非銀金融和電氣設備等行業,輕資產公司家數最多,分別為29家、25家、21家、17家和11家。我們列出了各個行業中,相對于各自的剛性支出,現金儲備最充足的公司。
創業板的公司中,計算機、醫藥生物、傳媒、機械設備和通信等行業,輕資產企業家數最多,分別為93家、43家、42家、38家和32家。我們列出了各個行業中,相對于各自的剛性支出,現金儲備最充足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