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500在中國有個對標指數,就是滬深300。我多次說過,從2002年年初到2019年這17年里,其實滬深300的漲幅是超過標普500的,為什么要從2002年開始比較,因為在2002年1月22日,標普500的點位是1119.31,滬深300的點位是1109.99,僅僅相差9.32,按照比例計算,這一天滬深300比標普500還低了0.83%(有人會說滬深300指數是2005年發布的,前面的數據請看
http://quotes.money.163.com/trade/lsjysj_zhishu_399300.html?year=2002&season=1 ),到了2019年7月24日,滬深300還比標普500高了27%,主要原因是2007、2015等幾次大牛市透支了幾年的漲幅,造成我們的滬深300跌多漲少。我曾經在《驚天秘密:為什么A股的投資者輸多贏少?》中做過分析,A股的暴漲暴跌,導致了A股大部分時間都在下跌,少部分時間一下子把指數拉的很高,任意時間入市,持有2年的勝率不到50%,今天我們再來討論另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是否能用技術指標來戰勝指數?
我們這里用最簡單的均線對標普500和滬深300做了回測,均線選用了30天、60天、120天這三個最常用的均線,均線上買入并持有,均線下空倉,結果給我們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不管用30天還是60天或者120天均線,策略在標普500上遠遠跑輸指數,而在滬深300上遠遠跑贏指數。
我們先看看標普500的情況,17年來標普500指數的年化收益率是7.73%,但30天均線策略只有2.88%,60天均線策略是3.06%,120天均線策略是2.97%,最好的60天均線連指數的一半都沒跑贏。仔細看每一年,不僅標普500指數漲的時候沒有跑贏,連下跌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都沒跑贏,比如2018年標普500下跌6.24%,30天均線策略下跌了10.41%,60天均線策略下跌16.10%,120天均線策略下跌18.81%,嚴重跑輸指數。怪不得巴菲特說在美國任何策略都不如傻傻的持有指數基金。
但這種情況在A股正好想法,17年來滬深300年化漲了7.79%,比標普500僅僅多了0.06%,但30天均線策略年化是14.59%,60天均線策略年化是17.35%,120天均線策略年化是14.43%,遠遠超過了滬深300指數。對比每年的情況我們就會發行,均線策略在大牛市年份略為跑輸,在熊市大大跑贏,比如漲幅最大的2006、2007年,均線策略略微跑輸了,但在2008年、2011年、2018年這些大熊市,雖然也虧損,但跑贏了很多,累計起來均線系統就會大幅度跑贏了指數本身。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均線策略這幾年的效果每況愈下,就拿表現最好的60天均線來說,前8年平均每年跑贏滬深300指數4.34%,而最近8年平均跑贏的數字下降到了1.11%。
從以上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標普500這樣的美股指數,任何均線系統都是無效的,不僅僅無效,反作用還非常大,不僅僅是均線無效,我回測過其他幾十個技術指標都是無效的。投資美國最好的方法就是傻傻的買入持有,或者無腦定投。但對于A股來說,一方面市場還是無效的,給了很多技術指標愛好者有了用武之地,但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隨著外資的進入散戶的退出,理智的投資者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有效,技術指標在A股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小,最終可能和美股等接軌,使得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都能賺錢,讓我們期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