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家公司深交所上市
總市值超過22萬億元,推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
昨日,湖南國科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300672)在深交所上市,成為深交所2000家上市公司的一員。隨著國科微的加入,深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2000家,總市值超過22萬億元。
深交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1日開始營業,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家投入運營的證券交易所,開創了新中國證券集中交易的先河。
近兩年,深交所先后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上市。例如全球領先的液晶顯示主控板卡供應商視源股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MO醫藥外包服務領軍企業凱萊英、我國第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貝達藥業,國內鋰電池隔膜行業龍頭星源材質,統一通信龍頭億聯網絡等。
據了解,新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穩定增長。2016年,中小板86家新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1.51億元、1.3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56%、11.89%;創業板157家新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5億元、0.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12%、17.18%。新股業績增長幅度高于A股全市場營業收入、凈利潤8.54%、8.76%的增長水平。
2017年第一季度,新公司繼續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同比增長幅度達19.65%、14.45%。七成多新公司實現營收與凈利雙增長。其中,2016年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共168家,占比69.1%;52家基本持平,占比21.4%;23家下滑,占比9.5%。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共166家,占比68.3%;39家基本持平,占比16.0%;38家下滑,占比15.6%。新公司普遍體現小盤績優的特點。
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新公司每股收益達到0.98元、0.15元,遠超老公司0.32元、0.06元的水平。新公司科技含量高。據統計,83%的新公司屬于高新技術企業,45%的新公司屬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深交所形成了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打造了股票、債券、基金齊全的多樣化產品體系。深市上市公司在新興產業、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群體中的代表性不斷增強,三個板塊各有特色,逐漸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相關
鏈接
滬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3261家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我國資本市場在市場化改革方面有幾大成果。
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二是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截至2017年5月底,滬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3261家,總市值51.38萬億元;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1.1萬家,成為世界上掛牌數量增長最快、最多的股票市場之一;全國已設立4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1.7萬家;交易所債券市場托管余額8.47萬億元,較2012年底增長573%。三是持續深化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持續完善新股發行各環節的市場化運行機制,較好地發揮了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功能。同時,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四是持續推進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大幅取消和簡化并購重組行政審批事項。目前約90%的并購重組交易由市場自主實施,不需證監會審批。五是完善股份減持制度,有效規范股東減持行為。
近幾年來,資本市場初步構建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融資格局。一是實現新股發行常態化。今年上半年,225家企業通過IPO審核,237家企業完成IPO發行,融資1166.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259%和192%。二是發展固定收益產品。今年前5個月,股債結合產品、資產支持證券分別發行529億元和2541億元,同比增長164%和166%。此外,新三板掛牌公司今年上半年融資627億元。全國4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累計為企業實現各類融資81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