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央行即將在農行賬戶內測數字貨幣”的照片在網絡流傳開。
從網上流出的農行數字貨幣錢包截圖看,其顯示的主要功能與銀行電子賬戶日常支付與管理功能基本相似,同樣有“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等網銀電子賬戶常用功能出現。
那么什么是央行數字貨幣呢?
說起數字貨幣很多人會把它當成類似比特幣的存在,實際兩者完全不同。簡單點來說,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于央行負債,等同于是人民幣的電子版本。
更重要的是,有國家信用做擔保,央行的數字貨幣幣值會更加穩定。而比特幣等所謂的虛擬貨幣,因為無法保證幣值穩定,很容易讓用戶被“割韭菜”。
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對其進行了清晰定義,即"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征的數字支付工具"。
也有網友在看了之后,發出疑問:央行數字貨幣會不會搶了支付寶和微信的“飯碗”?
根據業內從業者消息,從消費者的直觀感受來看,使用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和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從體驗上來說可能差異不大。
但不一樣的是,使用央行數字貨幣支付,花出去的是數字化的人民幣,跟花現金一樣;而支付寶、微信支付只是一個支付工具,通過這兩種渠道,花的是你銀行卡里的余額、或者刷的是信用卡,所以央行數字貨幣并不會對其造成沖擊。
4月17日晚間,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就央行數字貨幣內測一事作出最新回應:不會影響人民幣發現流通,當前網傳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但并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
當前階段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