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里“種出”生態楊梅
每年初夏,楊梅上市時,深圳坪山曾屋村村民劉子金總會擔心雨水多、陽光不足,影響自家果園收成,賣不出好價錢。最近,他的300畝怡之意楊梅基地剛剛“升格”為廣東首個“盒馬村”,這樣的煩惱也少了許多。
通過機器人負責種植、供應鏈全程數字化,楊梅從枝頭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今年,廣東這個“盒馬村”預計楊梅產量20萬斤,都將被盒馬以訂單形式承包,線上線下進行銷售。
廣州市社科院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峰指出,這種訂單化農業既有助于解決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又能實現農產品質量標準化,為消費者提供穩定、優質的生鮮產品。
在楊梅基地,“數字化”是最顯著的特征。“這片楊梅園一共有2000多棵果樹,北邊光照不充足,需要針對不同片區進行施肥。”在劉子金的手機操作下,無人機飛到果園的北上方,實行精準噴灑。同時,噴灑的藥液可霧化成微米級顆粒,從而減少30%農藥化肥的使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種了20多年地,劉子金沒想到,在屋里休息、打開手機APP就能查看果園里的作物生長情況,農事活動線上也能搞定。
“盒馬村”通過引入極飛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果園能夠精準管理生產規劃和執行,如記錄不同生產階段所涉及的果樹種植區、種肥農資耗材、農機設備調度情況等,果園管理人員通過系統后臺,就能實時監看選中地塊的農事記錄。
訂單農業打通了從田地到餐桌的產業鏈條,盒馬廣東區域運營負責人申萩介紹,在供應鏈端,每一盒楊梅都有“身份證”,從采摘、運輸、進店銷售、最后配送到消費者的全過程,每個環節都有跡可循。在銷售端,利用數據提煉用戶的購買偏好,根據工作日、節假日、天氣變化的不同需求,提前推送次日采摘量給農戶,農戶收到訂單后開始采摘,保證貨量充裕和商品新鮮。(記者/李劼 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