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一抹晨曦,越過小區林立的高樓,透進我家玻璃窗時,妻子早已準備停當,端坐在電腦前,開始了她的“騰訊課堂”。
妻子是高中語文老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她的學生全部處于“停課不停學”的居家學習狀態。從3月1日開始,妻子根據學校安排,走進了直播間,開啟線上教學。
有著近20年教學工作經驗的妻子,每天借助軟件在家中上網課,不僅是她教學生涯的第一次,更是我們家的一件大事、新鮮事。家里正常生活節奏被打亂了,我們全家總動員給予支持。上小學的女兒喜歡睡懶覺,跟著我們早早起床,擔心發出聲響擾亂課堂秩序,經常躲在陽臺看書;3歲的兒子若是在妻子上課期間醒來,哭著鬧著要媽媽時,我和丈母娘就手忙腳亂給他套上衣服,抱起往樓下跑;清晨跑步是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為了不影響妻子,只好按下奔跑的“暫停鍵”,在家中當暖男、做家務;就連飼養的一只喜歡鳴叫的牡丹鸚鵡,也被我送到親戚家寄養。
沒有后顧之憂的妻子,將心思和精力全部傾注到了線上教學。為了將短短的30分鐘課上好、上出彩,妻子還是蠻拼的,從教案編寫到課件制作,從知識點整理到詞語標注解釋,每一個細枝末節都做得仔仔細細、認認真真。
看著妻子網上教學如此辛苦,我和女兒調侃她說,別看準備工作做得那么完美,說不定人家是上線不上心,上課看視頻玩游戲呢?妻子的回答出乎我們意料,她說,上網課與平時比起來,最大弊端是少了肢體語言的溝通和交流,倘若課前功課做得不充分,授課時就很難生動起來,吸引孩子、讓孩子們喜歡網課就是一句空話。難怪妻子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原來是從孩子們切身感受出發的,學習效率始終放在首位。
每次上課,妻子都用抑揚頓挫的聲音,春風化雨般傳授教學內容,時不時進行提問,提醒孩子們要跟上節奏,避免離線或做與學習無關的小動作。倘若課堂上有吃“夾生飯”的,妻子要求他們及時反饋,做到隨問隨答,力爭不讓一個孩子帶著問題進入下一關。有一天,我們正吃午飯,有孩子發來信息,說對某個知識點有疑惑,妻子立即放下碗筷,耐心解答,擔心對方沒聽懂,又打電話過去,確認對方理解后,心才放下。
線上教學占用妻子時間最多的要數作業的批改環節。以前上課,妻子負責兩個班的教學任務,每天的作業量也不少,可那是分班上課,作業不會一起扎堆。開啟線上教學后,兩個班100個孩子同時在線,幾乎同時上傳作業,等一個不落批改完成,簡直就要看得眼花繚亂。然而,妻子還是堅持當天作業當天清零,只為更好了解掌握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
疫情之下,妻子堅守在“騰訊課堂”,工作雖然比以往還要辛勞,但樂在其中。每當微信朋友圈看到妻子幸福地曬出孩子們一個個“A+”作業時,我很是欣慰,因為這成績的背后,也有我的一份功勞。(馬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