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農商行評級遭下調。
近日,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將山東威海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威海農商行”)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評級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同時將該行2016年6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的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A。
中誠信認為,評級同時反映了威海農商行面臨的諸多挑戰,包括業務運營和資產質量較易受到當地經濟金融環境變動的影響、資產質量下行和撥備計提壓力較大、盈利指標大幅下滑、存貸款主業增長乏力、流動性管控能力面臨挑戰、產品創新和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有待提升等。
也就是說,該行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資產質量。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該行的不良率自2017年開始就一直居高不下,大幅度高于農商行的平均水準。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不良貸款率較年初增長1.79個百分點至3.99%,截至2018年3月末,不良貸款率進一步上升至4.22%。
另一方面,該行的凈利潤在大幅下降。威海農商行2017年實現凈利潤0.79億元,較2016年大幅下降37.65%。
對于該行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以及處置方法,時代周報記者近日向威海農商行發送采訪提綱,但截稿時未獲回復。
撥備覆蓋率低于監管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威海農商行于2011年7月由威海市環翠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改制而來,經營范圍主要集中在威海市,服務當地的零售和小微企業為主。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該行近兩年的不良率數據發現,該行的不良率處于攀升狀態。2017年初,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19%,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該行的不良率已經達到4.22%,這一數據已經遠遠高于農商行的平均水平。
評級報告稱,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威海當地中小企業經營形勢有所惡化,部分企業還本付息困難,逾期貸款增長迅速。截至2017年末該行逾期貸款達到4.24 億元,較年初增加0.4億元。由于逾期貸款增長較快,該行不良貸款也有所增長,2017年該行新增不良貸款3.42億元,共140筆。
這或許與該行的貸款結構有關。從貸款行業投向來看,受當地稟賦和經濟結構特征的影響,截至2017年末,威海農商銀行的前五大貸款行業分別為制造業、批發零售業、農林牧漁業、建筑業和住宿餐飲業,貸款合計占比為53.82%。
也正是這些行業的不良率較高。中誠信評級稱,威海農商行的存量不良貸款主要分布在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建筑業和住宿餐飲業,以上四個行業不良率分別為7.06%、6.79%、10.06%和15.19%。
“農商行包括城商行的一個共性問題,很容易受到當地產業結構的影響,比如鋼鐵行業景氣的時候,當地的銀行過得自然好,反過來的道理也一樣。”華南一家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截至2017年末,該行房地產業、建筑業以及住房按揭貸款等房地產相關產業貸款總額為 16.47億元,占貸款總額的19.30%,房地產相關行業貸款占比較高。中誠信提醒稱,房地產宏觀政策調整及市場行情變動對該行資產質量的影響需保持關注。
由于不良率增加,該行對公業務的思路也有所變化。中誠信表示,2017 年以來,區域經濟下行導致當地信貸市場風險有所暴露,加之新增多筆大額公司類不良貸款,該行對公信貸業務的工作重心為信貸結構調整和不良貸款的盤活清收。該行對存量貸款進行排查,主動收縮房地產和其他限控行業貸款及大額貸款,強化小微和涉農貸款營銷,對公貸款規模有所收縮。
撥備覆蓋率方面,由于該行2017年加大核銷力度,年末撥備余額較年初下降 20.77%,同時不良貸款年末余額增長較快。在兩者共同影響下,截至2017年末,該行撥備覆蓋率較上年大幅下降102.40個百分點至81.03%。截至2018年 3 月末,該行撥備覆蓋率進一步下降至74.95%,低于監管要求。
截至2018年3月末,威海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15%、10.87%、10.87%,這些數據達到了監管的要求。但中誠信提示,該行撥備水平下滑導致資本相關指標弱化,未來仍需關注資產質量對資本充足水平的影響。
“踩雷”東北特鋼
一邊是資產質量惡化,一邊則是關鍵的財務數據表現的不甚理想。
截至2017年末,該行資產總額189.36億元;營業收入3.87億元,較上年減少15.16%;實現凈利潤0.79億元,較上年大幅下滑37.65%。
根據評級報告,該行2017年平均資本回報率和平均資產回報率分別為4.98%和0.41%,較2016年分別下滑4.10個百分點、0.29個百分點,盈利能力處同業較低水平。
中誠信評級指出,利息收入是威海農商行主要的收入來源,受同業競爭加劇以及貸款質量下滑、融資成本上升兩方面因素影響,2017年該行凈息差較2016年下降0.62個百分點至2.00%。
“從負債端來說,在整體資金面緊張的時候,銀行的資金成本就會高;資產端方面,如果利率沒有升高,銀行的凈息差就會下降。”前述對公業務人士說。
另外,受到監管壓縮同業及降杠桿政策的影響,2017年該行盈利資產較2016年有所下降。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2017年該行凈利息收入較2016年大幅減少19.07%至3.70億元。
同業業務方面,受去杠桿、監管政策持續收緊等因素影響,該行主動壓縮同業負債規模,以降低資金業務杠桿倍數。截至 2017年末,該行同業負債為49.55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0.79%,在總負債中占比為28.56%。
中誠信表示,該行2017年適當壓縮同業資金融入規模,同業負債余額有所下降,但對市場資金依賴度仍處于較高水平。“按照監管規定,同業負債的比例不能超過1/3,該行這個數據已經接近監管紅線了。”8月2日,一家股份制銀行同業部門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在債券投資方面還踩雷了東北特鋼,2016年東北特鋼出現了多起債券違約事件。截至2017年末,該行證券投資余額為74.95億元,較年初下降 8.03%。其中,該行投資的0.59億元的“13東特鋼MTN1”已出現逾期,該行將此筆投資分類為次級,2016年其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為0.20億元。目前該筆投資已進入重組階段。
“近兩年來,債券違約的現象特別多,很多銀行都頻繁中招,這也屬于正常的現象,只要分散投資風險就不是很大。但對于農商行來說,由于體量較小,風險承受能力較弱,還是有一定的隱患。”8月1日,華南一位私募投資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曾令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