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以來,網貸業的一場風暴突襲而至。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份以來,有近200家網貸平臺“爆雷”(包括跑路、逾期、清盤、轉型)。其中不乏一些風投、國資、上市“血統”的平臺,甚至包括已經接入了銀行資金存管的平臺。“爆雷潮”蔓延讓投資人也陷入了迷亂與恐慌,以往的投資“寶典”失靈了。
北京一家網貸頭部平臺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網貸業之前有過三次“爆雷潮”,但這次來的更加迅猛,甚至蔓延到了部分一線平臺。這背后除了網貸業自身的缺陷外,還有多方面外部原因。未來,網貸平臺完成備案,要重塑自己形象,做好透明、準確、及時、有效的信息披露是關鍵一環。
中國P2P網貸透明指數(透明指數)系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接入中國互金協會的119家平臺的透明指數為216點、透明值為71.22分;而去年6月份,這兩個指標分別為105點、34.49分。這表明,一年多以來,接入中國互金協會的119家平臺披露信息逐漸完整、及時、有效,網貸透明度大大提高。
119家平臺接入互金協會 累計成交額4萬多億元
近日,中國互金協會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信息披露情況》(簡稱“信息披露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接入中國互金協會的119家平臺的貸款余額約6828.03億元,累計成交額約40440億元;累計服務借款人數約9318.84萬人,累計服務出借人數約3926.75萬人。
“信息披露情況”公布了119家網貸機構應披露項(從業機構信息、平臺運營信息、2017年財報信息、律師事務所法律意見書、會計師事務所專項審計報告等5項)、可披露項(平臺運營信息)和重大事項披露次數的全面情況,派派豬理財、有利網、積木盒子等3家機構得到滿分。
隨著接入平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斷增加,中國互金協會的影響力不斷提高,各家機構主動披露信息的意愿不斷提升,披露信息的及時性、完整性、規范性日趨完善。平臺已成為行業監管和自律管理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專業媒體、研究機構通過平臺深入挖掘各接入機構的股東背景、經營情況、業務發展以及合規整改進展,對發現的問題和風險進行提示。這些改善既幫助了社會公眾發現問題平臺規避風險,又有力地促進了相關機構正視自身問題加以改進,客觀上起到了“扶優抑劣”作用,社會效益日益顯現。
透明值有所提高 但依然任重道遠
問題平臺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完整,甚至為達到詐騙、自融的目的故意造假。即使是接入中國互金協會的平臺,有的也出現了逾期、涉嫌自融、清盤等問題。其中就有近期引起市場關注的投之家、愛錢幫、壹佰金融、金銀貓等10多家平臺。
“透明指數”系統顯示,上述119家網貸機構平均透明值為71.22分(滿分100分)。其中,從業機構信息透明值得滿分、平臺運營信息平均透明值為87.04分、2017年財報信息平均透明值為78.15分、律師事務所法律意見書平均透明值為11.76分、會計師事務所專項審計報告平均透明值為11.76分。
據中國P2P網貸指數課題組負責人胡爾義介紹,“透明指數”,分為“全項類”和“強制類”。“強制類”,就是依據協會應披露項指標且采用簡單算術平均數計算方法。“全項類”,指標很多,并凸顯線下數據、和成交額為權數。對于線下數據,外部人是無法有直接的方法來驗證,比如逾期率、壞賬率、財務數據等。
對此,“課題組”在網貸透明指數設計上,充分考慮第三方的審計機構對數據進行審核、發表意見的重要性,給予從業機構財務會計信息特別高的權重。近一年來,網貸透明度大大提高,但是,協會成員“強制類”只有71.22分,“全項類”還不及格。看來,網貸“透明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胡爾義認為,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透明是P2P網貸發展的基石。披露信息數量越多、質量越高,投資者進行獨立自主決定投資的準確性就越大,也是網貸最好的防“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