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山東民企巨頭中融新大集團發行的債券“18新大02”暴跌,從100元的價格直接下跌到盤中最低價28元,跌幅為72%。
“一下子都炸鍋了,投資者不斷地打電話來問,我們也是一直解釋到現在。”7月12日中融新大金融事業部經理孫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導致這一起暴跌的交易,成交量竟然只有10手,交易額為2800元。由于債券市場的交易不同于股票市場的活躍,成交價格很容易就被拉下來了。有投資者表示,“交易所的競價交易機制是,每次報價可以上下浮動10%,只要報價后沒有成交,系統有這個報價記錄了,就可以將價格下調10%。而有人就通過這種方式,不斷下調了掛牌價格十幾次,最終就出現了28元的成交價,從100元到28元的報價,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實現。”
中融新大方面認為,故意通過十幾次報價把價格拉低,不可能是偶然點錯的“烏龍指”,這是一起有預謀的“惡意做空”。7月12日上午,該公司已向證監會和上交所報了案。
砸盤:100元到28元
公開發行資料顯示,“18新大02”發行于2018年1月23日,發行規模為10億元,聯合信用所給的評級為AAA,票面利率為6.8%。
“18新大02”于2018年2月5日在上交所上市后,一直沒有交易。只有6月26日有20萬元的交易量,成交價格為100元。7月9日發生178.34萬元的交易,成交價格為98.5元。
離奇暴跌發生在7月11日的13:32:47。當時,忽然有人拋出10手“18新大02”的賣單,直接將價格從100元降低至28元,成交金額2800元。因為交易價格波動觸及30%的紅線,隨后上交所發出公告稱,“18新大02”債交易出現異常波動,自13時32分開始暫停“18新大02”交易,14時55分起恢復交易。
孫昊表示,這只債券之前都是機構投資者持有,發現這一異常交易后,發行人立即通過主承銷商聯系了所有投資人。得知有機構在7月9日調倉時,其中的20手,即2萬元債券被未知投資者買走。僅僅兩天后的7月11日,就出現了“砸盤”。
孫昊也表示,7月11日當天,價格異常波動后,就有持倉投資者注意到這期債券的價格。他們自發的開始通過交易護盤,但是由于時間很短,復牌時間為14:55,距離閉市只有5分鐘,最終價格還是維持在低位。
交易記錄顯示,14:55距離收盤不足5分鐘時間,“18新大02”出現新的10張成交記錄,成交價格為30元,收市前最后一分鐘才再度以32.5元和34.9元少量成交。截至收盤,該債券收盤價為33.7元,相對前日收盤價下跌66.3%。
“連鎖反應”
孫昊表示,這一砸盤行為,對發行人來說沒有直接影響,但會給其聲譽造成影響,影響其再融資。
但他表示這一暴跌會給持有人造成巨大壓力。比如,很多持有該產品的基金或其他產品將面臨估值大幅下調的問題。“交易所上市的有價證券(包括股票、權證等),以其估值日在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市價(收盤價)估值”。也就是說,很多持有“18新大02”的產品,其持倉估值將受很大影響。
也有不愿具名的機構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因價格波動幅度巨大,而債券型產品主要為中低風險產品,預警線及平倉線均設置較為保守。多數產品對于交易所公開發行的債券采用收盤價估值,該波動幅度直接導致多只產品已觸及平倉線,可能會導致強制平倉,產品內其他債券可能也會受到波及需要低價拋售,導致市場價格的進一步惡化。
至于惡意砸盤的原因,孫昊表示,“交易所初步查實是個人投資者,不排除有投資者惡意砸盤后,再大規模買入獲利的可能。”
也有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的債券交易機制應該改進,持有人報價后,只要系統有記錄,沒有時間間隔要求,就可以持續報價,這樣很容易操縱價格。只要是成交量不大的任何一個債券,都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以極低的代價把價格拉低,造成價格失真。而且要拉高或者回歸正常很麻煩,每次報價只能在成交價的基礎上增加10%。比如28元成交的,下次最高報價只能是這個價格的1.1倍,即30.8元。
自稱200億資產可快速變現
其實,這并不是中融新大旗下債券第一次出現價格異常波動。7月9日,中融新大旗下債券“15魯焦01”債大跌35%被臨停,“15魯焦02”也因為異常波動被臨停。
7月9日當天,中融新大公告稱,該公司經營正常,盈利良好,能夠保障近期到期債券本息兌付。
中融新大表示,其與金融機構繼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間接融資方面,截至2017 年末,集團公司獲各類授信額度總計 215.12 億元,其中已使用 169.05 億元,剩余額度46.07億元。在直接融資方面,其已取得50億元私募公司債券的無異議函,并正在進行新一期公開公司債券申報準備工作。此外,其已取得國家發改委5億美元境外債的延期批復。
同時該公司還表示,自有資金充足,保障近期到期債券的本息兌付。截至 2018 年 3 月末,公司可快速變現資產 206.63 億元(現金及銀行存款 27.24 億元、應收票據 69.35 億元、交易性金融股權 110.04 億元)。
中融新大常務副總裁李景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之前“15魯焦01” “15魯焦02”的波動,和永泰能源(600157,股吧)債券違約有一定關系,但是“公司擔心會越描越黑就沒過多解釋,沒想到有人拿這個做文章,惡意做空”。
他表示,“有媒體報道,我們和永泰能源合作成立公司還有相互擔保。實際上,我們給永泰的擔保,最后一筆今年1月份已經到期結清,永泰違約或逾期我們不會有任何墊付風險。目前永泰還給我們公司有6億元的擔保,但我們公司不存在違約風險”。
至于合作成立公司,李景華表示,中融新大子公司有永泰參股,但是比例很小,是純財務投資者,既沒有董事席位也沒有參與生產經營。
據悉,2013年中融新大與永泰集團分別以89.29%和10.71%的出資比例,合資成立山東物流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中融新大和永泰控股分別以67.2%和16%的出資比例,共同出資成立中融金控(青島)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中融新大收購秘魯邦溝多金屬礦,永泰控股集團出資100億元溢價持有該項目20%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中融新大存續債券規模較大。截止目前,中融新大債券存量規模為156.56億,存量只數為17只,年內到期額36.16億。